為了表示親密友好,許多人都喜歡親親寶寶。可是你知道嗎?這樣可能把一些你所患的疾病傳染給孩子,比如胃病,比如齲齒!
3歲得胃病1歲患齲齒
3歲就是個老胃病,才1歲就滿口齲齒,這些孩子早早提前患病的原因,竟然就是那些甜蜜的“媽媽的吻”。
“前段時間我們這裡接診了一個老是喊肚子疼的孩子,才3歲,結果一查,孩子竟然是個慢性胃炎,而且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市中醫院消化科的梁棟告訴記者,“當時一問,這孩子已經喊肚子疼有一段時間了,懷疑病史不短,可是這麼小的孩子到哪裡去被傳染上胃病呢?一查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媽媽就是個胃病患者。”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江蘇省口腔醫院也接診了一個1歲的嚴重齲齒患兒,醫生一開始還以為是父母養育習慣不好,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導致的,可後來一問並非如此,家長也比較注意孩子的口腔問題。結果最後一問,原來是孩子的奶奶喜歡把食物嚼碎了後喂給孩子,而這位奶奶的口腔狀況相當糟糕,齲齒、牙周病俱全。
一定要阻斷母子傳播
“爸爸媽媽乃至其他親屬長輩,看見可愛的寶寶會表現親密,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如果這些成人有胃病、齲齒或其他可傳染疾病,很容易通過口腔傳染細菌給孩子。”梁棟介紹,“不但是親吻,有些母親還會像那位奶奶那樣,將食物嚼碎喂給孩子,如果有口腔疾病、消化道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的人,最好別這樣做。”要有效阻斷疾病傳播,首先應該進行正確的喂養,在進行奶瓶人工喂養的時候,為測試牛奶的溫度,大人可在手背上滴上一滴牛奶而不要直接吸吮奶嘴;同理,用小勺喂養食物時,也應放在大人手背上測試食物溫度,避免大人用嘴接觸小勺或食物。家長絕對不要用嚼過的食物喂養嬰兒,同時,即使要親寶寶,也不應該親吻嬰幼兒的嘴。“我們現在也提倡,一般人即使要表示對別人孩子的好感,如果在不明自己健康狀況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選擇親吻,特別是吻孩子的嘴。”梁棟告訴記者。
![]() |
孩子4種“心靈”需求需要關注
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裡有地位。  |
![]() |
孩子睡覺打鼾怎麼辦?
實際上,打呼噜是一種疾病的信號。從北京兒童醫院睡眠中心獲悉,去年因打鼾或睡眠中有異常呼吸現象而到睡眠中心就診的孩子多達2000余人次,打鼾的孩子中有將近一半有睡眠呼吸疾病。 孩子睡覺打鼾怎麼辦? 1、均衡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