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1、咽部、食道異物急救方法
寶寶卡魚刺,千萬別吞飯團、喝醋
孩子卡魚刺,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吞咽飯團、喝醋或用手指去摳來處理,但這三種方法都不正確。吃飯團或用手指摳,有可能會造成骨頭、魚刺刺向更深處,甚至易刺破食道大血管。喝醋來“軟化骨刺”,則易刺激並灼傷食管的粘膜,使受傷的部位擴大和加深;若小孩喝醋時不慎嗆入氣管,則可能造成聲帶化學性灼傷,氣管水腫等。
家長應在光線明亮的地方,讓寶寶盡量張大嘴巴,用手電筒照亮寶寶的咽喉部,觀察魚刺的大小及位置,如果能夠看到魚刺且所處位置較容易觸到,可以用小鑷子,最好用酒精棉擦拭干淨,直接夾出。往外夾時,爸爸媽媽要配合完成,一人固定寶寶的頭部並用手電筒照明,另一人負責夾出魚刺。如果根本看不到寶寶咽喉中有魚刺,但寶寶出現吞咽困難及疼痛,一定要盡快帶寶寶去醫院。
吞食異物,多吃芹菜促消化
2-3歲的寶寶,愛將手中抓的小零件,如棋子、硬幣等放入口裡。當家長發現小孩將異物吞下後,若未發現嗆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窒息表現,就不用太緊張,不要設法將異物吐出來,催吐易使異物誤吸入氣管而發生窒息。一般情況下,異物進入消化道後,大多數諸如棋子、硬幣、紐扣等異物,都能隨胃腸道的蠕動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
為防止異物滯留於消化道,可多給寶寶吃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進消化道的蠕動,加速異物的排出。多數異物在胃腸道裡停留的時間不超過兩三天,也有少數經三四周才排出。每次患兒排便時,家長應仔細檢查,直至確認異物已排出為止。在此期間,若寶寶出現嘔血、腹痛、發燒或排黑色稀便,說明有嚴重的消化道損傷,必須立即去醫院。若經過三四周仍未發現異物排出,則應請醫生處理。
類型2、氣管異物急救方法
不要用手掏氣管內異物
氣管異物是典型的家庭急症,家長應該具備急救知識,但是不太可能完全解決,因此發生後應做好去醫院的准備,然後再采取合理的急救。當寶寶發生異物嗆入氣管時,家長千萬別驚慌,首先應清除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但不要試圖用手把氣管內的異物挖出來,建議試用下面三種方法誘導異物排出。
推壓腹部法:
適用於昏迷暈倒的患者。仰平臥,搶救者面對患者,騎跨在患者的髋部;搶救者用一手置於另一手上,將下面一手的掌根放在胸廓下臍上的腹部,搶救者用身體的重量,快速沖擊壓迫患者的腹部,重復此動作,直至異物排出。
拍打背法:
適用於新生兒和嬰兒。臉朝下,托下颌,頭低於軀干。肩胛骨聯線中點背部拍擊。轉身仰臥,低於軀干。胸部沖擊。
環繞腹部法:
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的胸廓上和臍上的腹部。用另一只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復以上的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 |
嬰兒便秘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尋找便秘原因:對母乳喂養的嬰兒很難得知母乳量是否足夠,如果嬰兒體重增加不理想,食後啼哭或一直咬著奶頭不放,就可以考慮是母乳量不足,必須增加牛奶以補足。 第二、調整食物結構:因牛奶喂養不當造成的便秘,可減 |
![]() |
血型寶寶性格測試
一段關於日本幼兒園“血型和性格”測試的視頻,在網上一直被視為經典:A、B、O和AB,四個血型的幼兒園小朋友,在精心策劃的“花瓶摔碎事件&r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