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性腹瀉是指新生兒、嬰兒在喂養中由於食物的質和量不足,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腸子的蠕動加快而發生的腹瀉。起病時,每天大便六至八次,大便稀薄,呈黃或黃綠色,混有少量黏液和奶塊。若此時食物的質和量得不到糾正,症狀就會一天天加重,每日腹瀉可達十多次,還會出現食欲減退、吐奶、睡眠不寧、愛哭、汗多、容易傷風感冒等症狀。另外,患兒臀部皮膚常因酸性大便腐蝕而出現表皮剝脫、發紅等。
饑餓性腹瀉與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症狀
雖然很相似,但兩者的病因和治法則不盡相同,所以必須特別引起注意。消化不良性腹瀉的患兒排便前表現不安、啼哭、似有腹痛,並能聽到腸鳴音,便後安靜。饑餓性腹瀉的病兒排便前後都不哭鬧,食欲也好,喂食後往往不到一兩個小時就又哭鬧尋食。
新生兒、嬰兒饑餓性腹瀉的治療應注意下列幾方面問題:凡有母乳不足者,每次喂奶後可適當加喂一些牛奶,或在兩次喂奶中間加喂米湯,米湯內可加多維葡萄糖,並注意及時按月齡適當增加各種輔食。對於食欲不好、吐奶、腹瀉次數每天超過十次以上的重症患兒,可用中藥調理脾胃,宜用四君子湯加味。處方是:黨參、炒白術、
茯苓、山藥、神曲、炙甘草各五克。煎服,每日一劑,同時逐漸給小兒增加奶量及輔食。
![]() |
小學生孤僻心理行為問題:案例敘述
當今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過分溺愛和放縱的同時,對孩子的未來又期望過高,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不斷強加給孩子,使得部分孩子產生了心理與行為問題。家庭問題,特別是父母離婚,也嚴重影響著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這 |
![]() |
救治喉炎患兒,務必把握三要點
與成年人相比,小兒的喉部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為: ①小兒喉腔小,聲門下區黏膜組織疏松,一旦發炎,容易出現聲門小區水腫而造成嚴重喉阻塞,病情危重; ②小兒喉部神經組織的敏感性比成人高,遭遇炎症可形成反射性喉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