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脾:脾經位於拇指桡側緣。操作時,由指根尖推向指根300次。能調理脾胃,加強脾胃運化功能。
2.推三關:位於前臂桡側,太淵穴至曲池穴成一直線。操作時,自下向上推100~500次。具有溫裡散寒、溫補氣血之功效,適用於各種虛證,如身體虛弱、神疲氣怯、面色無華等。
3.捏脊:從第一胸椎至尾椎,由下往上捏30遍。可調陰陽、理氣血、和髒腑、通經絡,凡脾胃虛弱之證,均可用之。以肝實為主的患兒,症見大便干結,便質干硬,形似顆粒,面赤身熱,口臭,唇赤,小便黃,胸脅痞滿,納食減少,腹部脹,苔黃厚,指紋色紫。治宜順氣行滯,清潤通便。
主要采用以下手法:
1.清大腸:大腸穴位於食指桡側緣。操作時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能治療濕熱、飲食、痰飲等停積腸道、氣機受阻之便秘、腹中灼痛等。
2.退六腑:六腑位於前臂尺側緣,神門穴至肘成一直線。操作時,以中食指指腹,自肘關節推至掌根,100~500次。能通腑瀉熱,滑腸瀉下,用於陽明腑實之痞滿燥實堅。
3.補腎水:位於小指螺紋面。操作時,自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有補腎固本,清熱利尿之功效。
4.瀉肝火:找准血海穴(雙膝內側)用雙手拇指按摩40次左右。
![]() |
不當的胎教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為了培養孩子樂感,寶寶還沒出世時,廣東珠海市的一位准媽媽就每天開大錄音機音量,對著肚皮放音樂。有時則干脆將錄音機音箱直接貼在肚子上。寶寶出生3天後,聽力篩查雙耳不通過,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感覺到寶寶聽力不對勁 |
![]() |
小孩高燒不退有什麼救護措施
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一天當中是相對穩定的,早上溫度稍低,下午偏高,相差不超過1℃。口腔溫度保持在37℃左右,肛溫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溫比口腔溫度低0.2~0.4℃。 一般小孩體溫波動於38℃左右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