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宗罪:飲食失調,纖維素攝入不足
挑三揀四愛吃肉
寶貝挑食似乎已經成為通病。愛吃肉,不吃蔬菜;吃零食,不吃正餐。這些都讓寶貝缺乏纖維素,而纖維素能幫助腸胃蠕動。粗纖維可增加食物殘渣,刺激腸壁,促進腸道蠕動,使糞便易於排出。
對策:寶貝的飲食應注意多種營養的合理搭配,水果如梨和含纖維較多的蔬菜如胡蘿卜、白菜、菠菜、芹菜等要多吃一些。另外應適當吃些粗糧如玉米粉、小米、麥片等。
不喝水
多喝水可以刺激腸道的蠕動並軟化大便,因此,便秘的人應特別注意吸取足夠水分。現在的寶貝大多不愛喝水,尤其是不愛喝白開水,而總是想喝各種甜味飲料、碳酸飲料。
對策:對於不愛喝白水的寶貝,媽咪應與幼兒園聯合“作戰”。
幼兒園可適當以喝水為主題進行教育活動,而媽咪也盡量在家中統一戰線,不要寶貝一哀求就給他買飲料喝。對於那些習慣喝飲料的寶貝,可以適當地在白水裡兌一些果汁,一是能滿足口味需要,二來慢慢過渡,果汁的量越來越少,最後全部換成白開水。
第二宗罪:缺乏運動
寶貝平日的鍛煉很重要,因為肢體活動的同時,也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加強腸道動力性,便於寶貝大便的排出。缺乏運動的寶貝相對於活躍的寶貝,通常排便較困難一些。
對策:加強寶貝的體育鍛煉,多運動,特別是平日在家可以多練習加強腹肌的動作,有助於喚醒懶惰不肯動的腸子。
簡單的蹲,身體往前,後彎曲,或是轉腰的動作,可以扭轉到腰部肌肉,有助加速腸蠕動。當然,父母也可以在睡前順時針輕按孩子肚臍周圍,幫助加速腸蠕動。
第三宗罪:隱忍不發,惡性循環
剛剛入托或入學的寶貝最愛發生便秘,因其在陌生的環境中經常發生緊張,生活的適應能力較低,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加之貪玩不及時去排便。久而久之,形成便秘。
正常人的排便過程分兩部分,即產生便意和指示排出糞便。當神經中樞發出便意信號時,如果不及時排出則會抑制便意,導致糞便在大腸內停留過久,過多水分被吸收,變得干硬不易排出,結果造成便秘。而且,便秘也是菌群失調的一種表現,其主要原因是腸道內雙歧桿菌減少,腐敗菌卻在繁殖並產生腸毒素,污染腸內環境,造成腸蠕動減慢、酸鹼度失衡,最終使腸功能紊亂,促使便秘發生。便秘會使寶貝排便很困難,他們因心裡害怕排便而經常忍著不便,結果使便秘變得越來越嚴重。
對策:要讓寶貝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一般在飯後,最容易產生排便反射,可讓寶貝在飯後坐盆。時間長了,寶貝到了時間就會排便。對於大一些的寶貝,媽咪和老師可隨時提醒他們大便。
![]() |
孩子驚厥了 爸媽怎麼辦
小兒發生驚厥,也就是痙攣時,家長首先要鎮靜,並且需要知道一些急救方法。 小兒驚厥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有熱驚厥,往往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如腦膜炎、腦膿腫、扁桃體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菌痢等 |
![]() |
嬰兒便秘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說到小兒便秘可能大家都會知道這種疾病,雖然說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對於有些人並不在意孩子的短時間便秘情況總是大意,其實這種做是不正確的,所以我們要更多的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那麼嬰兒便秘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