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是家長心目中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孩子得病家長擔心,小兒肺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現在很多孩子都患過這種疾病。一般小兒肺炎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不止等症狀,很多家長在這時非常傷心,但是卻無能為力。當孩子患上了小兒肺炎後,應該做好護,下面就來講述一下護理方法把:
一、護理
1、基礎護理保持病室空氣新鮮,經常通風,避免對流風,溫濕度適宜,保證充足的熱量與水分,喂養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飽,以防引起嘔吐,嗆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飼,保持皮膚清潔,預防臀紅及皮膚感染。
2、吸氧間歇氧氣吸人,多采用面罩或頭罩法吸氧,以減少對患兒的刺激,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但濃度不易過高,時間不易過久,以防氧中毒。一般缺氧者l~2L/min.嚴重缺氧者2~4L/min,並密切觀察用氧效果。
3、霧化吸入每天對患兒進行霧化吸人1次/4h,每次15~20min,在霧化吸入中加入a一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應的抗生素,使藥物隨吸氣吸入到較深的終末支氣管及肺泡,對消炎、止咳、化痰、濕潤氣道有較好的效果,並可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通氣。有利於痰液吸出。
4、翻身和體位引流根據重力作用的原理。通過改變體位的方法,促進肺部分泌物從小支氣管向大支氣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時根據病情2~4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縮及肺不張.保證支氣管排痰通暢。此外,在翻身的同時可叩擊背部,促進分泌物松動排出。
5、背部叩擊通過有節律的叩打,對呼吸道一肺部直接震動,使附著管壁的痰液松動脫落。叩擊的動作輕快,我們常用叩擊器,軟的面罩或是護理人員的手指、手掌。叩擊時要注意觀察患兒的呼吸、心率、皮膚及口唇是否青紫。胃管喂養後30min內不能進行此操作。在喂養或吸痰前30~45rnin改變體位後再叩擊。叩擊前可適當提高氧濃度10%~15%。對於使用呼吸機的危重患兒48~72h及有肺出血、體重低於1.0kg的早產兒不能進行此操作。
6、吸痰每次體位引流,拍背、霧化後給予吸痰。吸痰時要注意無菌操作;動作輕柔、敏捷,避免損傷呼吸道黏膜,先吸口腔內再吸鼻腔內分泌物,以免患兒在喘息和哭叫時將分泌物吸
入肺部。吸痰壓力為100mmHg,每次不能超過15s,若吸痰後出現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吸痰時要注意觀察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以及顏色、而色及吸痰前後呼吸音的變化。
7、用藥護理每日液量均勻輸入,速度不宜過快。一般以3~4滴/min,最快不應超過每公斤體重每分鐘2滴,嚴禁在短時問內輸入大量液體。以免引起肺水腫,導致心衰。應用強心藥時,嚴格掌握藥物的劑量;用藥方法及時間,密切觀察用藥效果。做好心電監護。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8、並發症觀察患兒出現煩躁不安、心率180次/min以上、心音低弱、喘憋、紫绀加重等心衰的表現應及時通知醫生按醫囑應用強心、利尿及鎮靜等藥物。並執行心衰護理常規,使患兒保持安靜、減輕心肺負擔、病情嚴重的患兒可並發硬腫、出血、膿胸、肺膿腫、敗血症等並發症,應密切觀察及時實施對症處理。
二、出院指導
病愈初期一般體質較弱,極易重感,因此應指導家長加強喂養,盡量母乳喂養,母乳不足時,應及時添加代乳品,以保證營養,增強體質。居室陽光充足,定時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清新,避免受涼。盡量減少探視人員,注意隔離,以防交叉感染。
這篇文章講述的就是關於如何護理孩子的,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的了解,家長不要輕視了護理所帶來的作用,很多的家長就是因為沒有做好護理,才是孩子的病情惡化,再次遭受肺炎的危害。希望家長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按照上面的這些方式來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才能使孩子將抗成長。
![]() |
如何治療孩子的便秘?
如何治療孩子的便秘? 孩子曾經淚光閃閃的走出浴室,說:“媽媽,當我便便,我覺得很難過。”原因可能就是便秘,對兒童來講是一件很普遍的問題。 你怎麼能告訴你的孩子是便秘?除了顯而易見肚子 |
![]() |
不能觸犯孩子的七個“底線”
大多數人認為,只有成年人才有不可觸碰的底線和短處,其實,何止成年人有底線,孩子同樣也有自己的“底線”!做個合格父母,在早期教育的同時請別進孩子的雷區!&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