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更多消化系統疾病 >> 引起厭食的原因

引起厭食的原因

  在越來越多的“小胖墩”成為社會關注對象的同時,兒童厭食現象也越來越多,不思飲食、身材瘦小的兒童成為父母的“心病”。厭食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預防和治療小兒厭食?

  通常情況下,引起厭食的原因:

  疾病及藥物因素

  大多數的疾病都可導致孩子的食欲下降。小如傷風感冒,大到胃腸、肝腎等疾病。而孩子在患胃腸炎、消化性潰瘍、肝炎或結核等病時,厭食多表現得尤其突出。如孩子在患各種各樣的疾病並伴有發熱時,可使其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引起不思飲食現象。另如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鋅、腸道寄生蟲感染、長期便秘或因患腎髒疾病而長期低鹽飲食時,亦可引起食欲下降。服用一些藥物(如紅霉素、磺胺藥物等)後,因其對胃粘膜的刺激作用,亦可引起孩子厭食,此時還可能伴有腹痛和惡心、嘔吐等現象,此外,如給孩子過多的服用鈣片、維生素A或D,則孩子亦可出現食欲減退現象。一般來說,孩子在患上呼吸道感染等輕型、急性病時,因發熱引起的納差現象,多在熱退後三五天左右漸漸恢復正常食欲。由藥物因素引起的厭食則在停用該藥兩三天後,亦可逐漸消除。而由慢性疾病引起的厭食,則可維持較長的時間。

  飲食習慣不良或飲食結構不合理

  平素給孩子吃較多的零食;夏天攝入冷飲、飲料過多以及吃飯不定時;父母過分注意孩子的飲食情況或常常以強迫手段要求孩子進食等不良因素,均可影響孩子正常食欲。部分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在飲食結構安排中,蛋白質(蛋、肉、乳類)或糖類(甜食、巧克力等)所占比例過大,長期如此,不僅將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此外,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和糖,還可引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發生障礙,或使孩子過於肥胖。食物結構中蛋白質、脂肪、糖和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比例不平衡,還可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所以應注意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主食和菜肴應盡量全面和多樣化。此外,對小嬰兒長期給予刻板的乳類、米粉喂養,或一次進食過多均可引起孩子的輕度厭食現象,但常常是一次性的。故對嬰兒及時添加輔食喂養(如蒸雞蛋、加菜汁的稀飯、面條等)是增強其食欲的有效辦法。

  氣候因素

  天氣過熱或濕度過大,可影響神經調節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而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所以一年中以夏天孩子的胃口不佳現象為明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的秋季護理,不容忽視

給寶寶多喝水  秋高氣爽,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

秋季引發食物中毒的四大“幕後黑手”

  近日,鶴壁90多個幼兒園的孩子因發燒、頭疼、上吐下瀉被齊齊送入醫院診治,原來是食物中毒惹的“禍”。秋季是食物中毒高發的季節,兒童發病率特別高,像群聚的幼兒園更是容易“中招”的場所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