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孩子11個月,從大約8個月時候開始大便干燥,便秘,兩三天一次,排便費力,疼得哭。飲水一般,量不大。平時吃菜、喝粥、吃水果,吃母乳,飯量不大。糞便中能看出有不少未消化的菜。服用益生菌等沒有效果。該怎麼辦?需要服用什麼藥物?飲食該如何調節?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邢莉:建議到醫院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病變。從孩子大便中有未消化的菜來看,應該是脾胃消化不好。一方面可能是父母腸胃蠕動較慢,孩子遺傳後造成;另一方面則是飲食問題,可增加孩子飲食中的油分,以潤滑腸道,例如在飯菜中少量滴入香油,但不建議喝菜湯,因為含鹽量較高;多吃點兒水果,或者是帶渣的果汁,以增加膳食纖維含量;幫助孩子按摩腹部,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可適當使用開塞露。此外,這種情況下服用益生菌應該有效,不過應選擇冷藏的益生菌藥物。
2、我孩子1歲10個月,最近一周以來,每天早上吃完早飯後或者喝過奶後,一定會嘔吐,直到把胃中吃進去的東西都吐出來,如果吐完一會兒再吃就不吐了,也沒有其他異常。請問這是怎麼回事?用不用治療?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李燕:引起小兒嘔吐的原因很多。第一,首先要排除胃腸器質性的疾病,家長應關注孩子的體溫,看有沒有發低燒,是不是胃腸型感冒,再就是嗓子紅不紅,扁桃體有沒有發炎。如果嗓子發炎,吃東西也會吐;第二,有的孩子晚上吃夜奶過量,早上不餓而家長繼續喂飯,也會導致嘔吐;第三,如果早餐中新加了某種以前沒有吃過的食物,孩子對新東西不耐受,可能會導致嘔吐;再就是孩子腸胃發育不成熟,俗話說胃口“淺”,如果吃完飯活動量太大,可能也會嘔吐。建議帶孩子到醫院請醫生進一步診斷。
![]() |
父母應培養幼兒不怕被環境打擾的習慣
家長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這樣做是錯誤的,可能正是給孩子將來的睡眠制造麻煩。家長不應該嬌縱孩子睡覺怕吵的習慣,應想辦法讓他逐漸適應生活噪音,學會睡覺不怕吵。一個簡單的生理問題如果一直被 |
![]() |
游泳回家床上溺亡 家長需警惕孩子游泳後“干性溺水”
泳池玩耍男孩回家午休時床上“溺亡” 在微信朋友圈和家長們聚集的各大社交網站上,一則網帖最近很火。其提到,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名10歲小男孩,和媽媽去泳池玩。兩人回家後,小男孩洗了個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