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腹痛涉及的范圍很廣,許多內、外科疾病均可導致其發生,但多由腹部器官病變所致。功能性腹痛常因單純的胃腸痙攣引起,如消化不良、腸蠕動紊亂、過敏性腸痙攣等;器質性病變則腹痛持續,且有固定性,有壓痛、肌緊張、腫物或腸型,如闌尾炎、腸梗阻等。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與情志刺激、飲食不節、寒溫失調、素體陽虛、蟲積等因素有關。以上原因致使氣機不暢、脈絡痺阻、經脈失養而引起腹痛。臨床表現為在少腹、小腹、臍周發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性質可有冷痛、灼痛、隱痛、絞痛、滿痛、脹痛、刺痛等,常伴形體消瘦,面色蒼自,小兒哭鬧不安等症。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食、中指點按中脘穴並按揉1分鐘。
(2)捏拿背部脾俞、胃俞、至陽穴處肌肉各20次。
(3)按揉足三裡、內關穴各1分鐘。
(4)順、逆時針摩腹各3分鐘。
2.隨證加減
(1)實寒痛:腹痛較劇,啼叫不安,腹部喜溫,得熱則舒,面色蒼白,四肢欠溫,大便稀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揉一窩風50次,推三關200次。
②揉外勞宮穴50次。
③拿肚角5次。
(2)虛寒痛:腹中時有疼痛或腹痛隱隱不止,腹部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溏薄,形體消瘦,舌質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揉板門50次。
②按揉關元、命門穴各1分鐘。
(3)傷食痛:脘腹脹滿並疼痛,拒按,不思乳食,嗳腐吞酸,痛而欲瀉,瀉後痛減,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推六腑各100次。
②揉板門50次,按天樞30次。
(4)蟲積痛:腹痛繞臍而作,時痛時止,嗜食但面黃肌瘦,睡眠不安或睡時咬牙,大便化驗可見蛔蟲卵,舌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清補脾土(脾經)各100次,清大腸200次。
②拿肚角5次。
![]() |
嬰兒便秘是吃得不對
假如寶寶一天沒大便,媽媽的心就懸起來了;如果是兩天沒排便,媽媽就會坐立不安,尋思是不是大便太干?是不是上火了?是不是吃得不合適? 便秘與否與吃有一定的關系?0-6個月的寶貝,一般以奶類為主;6-12個月的寶貝 |
![]() |
學習困難就是“笨”!?這都什麼思想啊?
所謂學習困難兒童,是指連續兩個學期以上各主課成績均在班級中居於落後名次,但無腦損傷病史,亦無明顯軀體與精神方面的疾病,智商大於或等於的兒童。 我國兒童學家的大量調查表明,學習困難的兒童與其智力水平有一定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