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套疊治療
前的注意事項
一、預防:
1、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做好隨訪:防止病情惡化。
3、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二、治療前:
應該對該病症狀和相關的禁忌進行詳細的了解等。
小兒腸套疊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有效的中醫療法和中藥的相關資料。
小兒腸套疊西醫治療方法
一、期待療法:
少數腸套疊有自發復位的可能。可先觀察一段時間,再作其他處理。
二、空氣、鋇劑灌腸:
1、適應症:
全身情況良好,可即刻行空氣或液體(鋇劑)灌腸。空氣或液體(鋇劑)灌腸既是診斷也是復位方法。
2、禁忌症:
膜炎、腸穿孔、敗血症、可疑腸壞死等。症狀持續時間越長,灌腸復位的可能性就越小,危險性就越大。
3、優勢:
較之鋇劑灌腸,空氣灌腸具有快速安全、操作更簡單、並發症更少、射線照射時間更短等優點。因能夠准確獲知灌腸壓力大小,故有更高成功率。目前國內已普遍采用空氣灌腸復位法,復位成功率為75%~94%。
若首次復位不成功,可在麻醉下再行試灌。
復位成功後,一般需口服炭片,觀察其排出情況,並告之家長,無論是灌腸還是手術,復位成功後均有復發可能。
4、並發症:
穿孔是空氣灌腸最危險的並發症。
一旦發生,應立即在劍突與臍連線中點處插入一粗針頭,減張排氣,並行急診手術。
三、手術治療:
1、適應症:
果患兒已有休克或腹膜炎症狀,或灌腸復位失敗,需行剖腹探查。
2、術前准備:
應予胃腸減壓、靜脈輸液和預防性抗生素應用等。
3、術中:
須探查是否存在誘發腸套的器質性病變。
4、優勢:
首次發病者比較,無手術治療史的復發腸套疊,灌腸復位成功率幾乎完全相同甚至略高。復發病人通常就診較早,症狀較輕,僅表現為不適和煩躁。手術復位或行腸切除者較少復發。
5、注意事項:
腸套疊復發率為2%~20%,其中約1/3發生於首次發病當天,大多數則在6個月內復發。復發者往往沒有固定套入部,同一病人可復發多次。
復發腸套疊應考慮存在腸道病變可能。胸腹部手術術後均有繼發腸套疊可能。患兒術後出現腸梗阻表現時,往往首先使人想到絞窄性腸梗阻,因此很少在再次探查術前明確腸套疊診斷。
大多術後腸套疊發生於術後1個月內,平均10天左右。造影檢查有助於診斷,可表現為小腸梗阻。術後腸套疊多為回回型,需手術復位,但無需腸切除。
![]() |
奶奶倒提女童散步稱能長高 女孩不停哭喊幾近昏厥
近日,廣西南寧一老太太把自己不到兩歲大的孫女倒提著散步,小女孩不停哭喊,被救下來時幾乎昏厥。對於路人的勸阻,老太太感到非常生氣,稱倒提散步是為了讓孩子長高。 “我們是孩子的親爺爺奶奶!想叫小孩快點 |
![]() |
煩惱:孩子相貌該不該誇
有很多家長對“該不該稱贊孩子相貌”的問題上疑惑不解,稱贊多了,孩子容易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稱贊少了,甚至不稱贊,孩子又陷入了自卑的泥潭。到底怎樣做才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呢? 日前,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