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的防御機能之一,小兒的正常體溫存在個體差異,特別是新生兒及嬰幼兒,因體溫中樞發育尚不完善,極易受環境因素影響。正常小兒的體溫在36℃~37℃之間,早晨2~6點稍低,下午5~7點稍高。當體溫在低於38℃為低熱,38℃~38.9℃為中度發熱,39℃~41℃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連續發熱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小兒發熱的一般護理包括:
(一)環境:清潔、安靜,溫度在18℃~20℃,每天至少通風一次,以減少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盡量減少親友探視,防止交叉感染,同時也有利於患兒休息。
(二)體溫觀察: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高燒患者每1~2小時測一次。
(三)特征觀察:觀察精神狀態、面色、呼吸、是否有皮疹,腹瀉患者可留大便標本做化驗。
(四)用退熱藥的觀察:用藥後40分鐘測體溫,以觀察用藥效果。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應及時喂糖水,並與醫生聯系。
(五)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證足夠的水分供給。
(六)衣服:發熱的患兒穿衣不易過厚,特別是嬰幼兒裹的不可過緊,否則會影響散熱,使體溫降不下來。
(七)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使患兒感到舒適。
(八)物理降溫:是一種可以反復多次使用的、安全有效的降溫措施。可用於高熱或有高熱驚厥史患兒的早期家庭護理。
![]() |
大人必學的嬰幼兒急救技巧
Point1觀察有無意識 1歲以下的寶寶,可輕輕敲打其腳掌,1歲以上則可搖動他的肩膀來確認意識,如果是在沒意識的狀態下,喉嚨肌肉會松弛,舌頭會往後倒,很有可能會阻塞呼吸道。 Point2確認呼吸與脈搏 抬 |
![]() |
寶寶有枕禿是因鈣的原因嗎?
有的嬰兒後腦勺處沒有頭發,人們稱之為“枕禿”,還有的嬰兒腦後有一圈禿了。不少的父母弄不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這正是佝偻病的早期症狀之一。 患佝偻病的小兒,不管是什麼季節,甚至是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