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內科 >> 小兒慢性腎功能衰竭 >> 小兒慢性腎功能衰竭治療 >> 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方法

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方法

  慢性腎功能衰竭(簡稱慢性腎衰)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嚴重階段,為各種腎髒疾病持續發展的共同轉歸,主要表現為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和全身各系統症狀,又稱為尿毒症。可歸屬中醫的‘關格”、“癃閉”、“虛勞”和“腎風”等范疇。

  臨床表現

  夜尿、無力、疲勞是早期表現。胃腸道症狀(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胃炎、口味不良)多見,晚期常有胃腸道潰瘍和出血。心血管症狀見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包炎。神經肌肉特有症狀包括肌纖維抽搐,末梢神經疾病伴有感覺和運動障礙,肌痙攣和抽搐。皮膚可變為黃褐色,有時形成尿毒症霜,瘙癢難忍。血尿素氮、肌酐增多,血漿鈉可正常或減少。酸中毒常為中度,血清CO2含量15—20mmol/L。血清鉀正常或中度增多,常見高鈣血症和高磷血症。尿量—般在1-4L/日,晚期常見蠟樣管型。

  血象見中等度正常血色素一正常血細胞型貧血。

  診斷

  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慢性腎衰的診斷不難,但要盡可能明確病原診斷和尋找腎功能惡化的因素以利治療。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治療原發疾病和糾正可逆因素。

  (2)飲食治療:限制蛋白,一般每天O.6g/kg的優質蛋白,井根據腎小球濾過串(GFR)適當調整。高熱量攝人,、每日約125.5千卡仟克。如果GFR≤5ml/分,則每日蛋白攝人減至20g,須加上必需氨基酸療法,一般用量為每日每千克0.1~0.2g/kg/日,分3次口服或一次緩慢靜滴。

  (3)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保持血清鈣磷乘積在30--40之間,低鈣血症時口服活性維生素D30.25ug/日,碳酸鈣26進餐時服,限制磷的攝人。鈉鹽攝人隨GFR下降而相應地減少,低鈉血症和高鈉血症時,限制水分或輸入水分。高鉀血症,6.5mmol/L,須緊急處理,方法同急性腎衰篇。代謝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結合力在13.5mmol/L以上時,口服碳酸氫鈉1-6日,3次/日,低13.5mmol/L,應靜脈補鹼。

  (4)心血管並發症的治療:降壓藥的使用與一般高血壓同,利尿劑中以速尿效果較好。尿毒症性心包炎,經積極透析後可望改善,心包填塞時做心包切開引流。心力衰竭的治療與一般心衰相似,腹透療效頗滿意。

  (5)貧血者補充鐵劑、葉酸和重組人類紅細胞生成素,血紅蛋白少於60g/

  L時予小量多次輸血。神經肌肉症狀可補充營養和活性維生素D3,皮膚症狀可外用乳化油劑,口服抗組胺藥,紫外線照射,控制磷的攝人。

  (6)藥物的使用應避免腎毒性藥物,根據藥物代謝與排洩途徑、肌酐清除率及透析對其影響等因素,決定藥物劑量。

  (7)透析療法和腎移植:透析療法可代替腎的排洩功能,應用時依據血生化指標、個體差異,結合臨床決定。腎移植可恢復腎功能,糾正尿毒症的許多代謝異常,當常規治療無效時應考慮。

  2.中醫藥治療

  (1)正虛

  ①脾腎氣(陽)虛:倦怠無力,納呆腹脹便溏,小便短少,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胖大有齒痕,脈沉細。

  治法:補脾益腎。

  方藥;黨參、黃芪、白術、茯苓各15克,制附片、桂枝各10克,白芍、仙靈脾、菟絲子各12克,炙甘草6克。

  ②脾腎氣陰兩虛: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心慌氣短,口干唇燥,手足心熱,尿少色黃,舌淡有齒痕,脈沉弱。

  治法:益氣滋陰。

  方藥:黨參、黃苠、茯苓、五味子各12克,熟地、山萸肉、山藥、麥冬、丹皮各15克。

  中成藥:參芪地黃丸,生脈飲。

  ②肝腎陰虛:頭暈頭痛,口苦咽干,五心煩熱,腰膝酸軟,舌淡紅無苔,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

  方藥:生地、麥冬各20克,白芍、山萸肉、山藥;丹皮、知母各15克,茯苓、丹參、菊花、枸杞子各11克。

  中成藥:杞菊地黃丸。

  ④陰陽兩虛:腰酸腿軟,極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熱,口干欲飲,大便偏溏,小便黃赤,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

  治法:陰陽兩補。

  方藥:黨參、黃芪、生地、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牛膝、車前於各15克,制附片、山萸肉各12克,肉桂10克。

  中成藥:桂附地黃丸。

  (2)邪實

  ①濕濁:惡心嘔吐,頭昏嗜睡,面色灰滯,口中尿臭,苔膩。

  治法:降氣化濁。

  方藥:旋復花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蘇葉、黃連各Io克,生姜汁2匙。

  ②水氣:全身水腫尿少,胸水腹水,心悸氣短,胸悶氣喘不能平臥,苔水滑。

  治法:蠲飲利水。方藥:茯苓30克、白術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或葶苈於10克、大棗15枚。

  ③血淤:面色晦暗,唇色發紫,肌膚甲錯,舌有淤斑淤點。

  治法:活血化淤。

  方藥: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芎、牛膝、丹參各15克,枳殼、桂枝、茯苓各12克,益母草20克。

  中成藥:桂枝茯苓丸,血府逐淤口服液。

  另外,較早期應用大黃灌腸,對部分病例有一定效果。人工蟲草制劑有一定的扶正作用。

  預防與調養

  1.積極去除誘發因素,如感染、急性吐瀉、發熱及腎毒性藥物等。

  2.臥床休息,體力允許時可適當散步,不宜鍛煉或做氣功。

  3.注意飲食,調整蛋白質、熱量、水、鹽及磷、鉀等的攝人量。忌生冷、肥甘油膩之晶。

  4,保持樂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No
  1. 下一頁:
小孩子感冒切莫拖延

天氣忽冷忽熱,孩子遭受感冒的機會增加。單純的感冒不要緊,可怕的是出現險情,醫學上稱為並發症,常是導致病情加重甚至致命的禍根。為人父母者不可掉以輕心喲!  險情之一:喉炎  偉偉病了,鼻子癢癢的,不時有清鼻涕流出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腦出血的原因  不論大人還是孩子,腦內組織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須避免受到外力的撞擊,才能保護大腦組織的安全,特別是不滿1歲的寶寶,更需要注意頭部的安全。因為出生時嬰兒大腦的重量已接近成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