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飲食保健 >> 喂養寶寶,蛋白質並非越多越好

喂養寶寶,蛋白質並非越多越好

  哺乳期,當媽媽們擔心“奶水清”不能讓寶貝吃飽的時候,得到最多的建議就是多吃肉、蛋、奶,提高奶水中的蛋白質。但你知道嗎?盡管奶水中的蛋白質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卻並非多多益善。盲目地給寶寶過度攝入蛋白質,可能導致成年後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日前,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及雀巢公司共同舉辦了“讓每一位寶寶獲得母乳的保護”學術研討會暨新聞發布會,分享了母乳喂養對孩子長期健康影響的最新進展。

喂養寶寶,蛋白質並非越多越好

  蛋白質並非“越多越好”

  為了保證孩子的蛋白質供給,不少母親在哺乳期都會在飲食中增加肉、蛋、奶的攝入。這似乎造成了一個錯覺:更多的蛋白質是孩子吃飽、吃好的保證。專家表示,在全球的諸多研究表明,嬰兒期盲目給寶寶過度攝入蛋白質可能導致成年後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事實上,母乳的蛋白質會根據哺乳期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說:“在哺乳期間,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含量在逐漸降低,這是為什麼?因為孩子滿六個月以後要添加輔食,如果說母乳成分有所降低,那它和輔食加在一塊兒是最適合於孩子成長發育的。

  很多家長都會說,是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比奶粉喂養的孩子長的相對的小一點、瘦一些?這其實是家長們用了錯誤的評判標准。應該說,配方粉喂養的孩子比母乳喂養的孩子長的過快,而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比配方粉喂養的孩子長的過慢了。”

  母乳提供的蛋白質“剛剛好”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兒童超重與肥胖問題也日益嚴重。2002年,我國0~6歲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上升了41.7%和17.6%。2012年,對中國8城市的嬰幼兒體格測量的數據顯示:0-36個月嬰幼兒超重及肥胖發生率平均在14%以上。而歐洲兒童肥胖項目研究表明:在營養滿足後,更多的蛋白攝入會增加代謝負擔和內分泌調節,嬰兒期只攝入適宜的蛋白質,可使2歲齡幼兒體重增長情況更理想,並使青少年期肥胖風險降低13%。

  那麼,如何才能為孩子提供“剛剛好”的蛋白質呢?關鍵就在母乳喂養。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主任委員蘇宜香介紹,根據母乳喂養最新的研究數據表示,母乳喂養的孩子,他們成年以後或者青春期以後發生肥胖的幾率會下降13%到18%。母乳喂養可對遠期肥胖起到預防作用,這是因為母乳中優質、適量的蛋白質可降低遠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喂養寶寶,蛋白質並非越多越好

  母親的飲食攝入,對於母乳成分的變化有影響嗎?

  崔玉濤:我曾經在美國參觀了一個專門測量母乳成分的實驗室,他們開展了一個項目:測量蛋白質等營養補充不足的時候,母乳的成分有沒有改變。參與研究的媽媽們每天會匯報自己的食譜,實驗室同時會對該母親的乳汁成分進行測量。最後研究發現:跟乳汁變化直接相關的,就是水溶性維生素的變化。也就是說,哺乳期間,母親一天不吃菜,乳汁裡的水溶性維生素含量會下降,但其他成分都不會有影響。媽媽不會因為飲食改變而導致乳汁中蛋白質、脂肪、碳氧化合物和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較大的改變,唯獨有影響的就是水溶性維生素,即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所以,我們鼓勵媽媽們一定要保證均衡飲食,不要僅僅想到蛋白質的補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是長不高!原因在這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  1、上超過10點鐘睡覺  人體生長激素分泌最為旺盛的時間是深夜11點至半夜4點,如果能在這一時間段內熟睡,將有助於身高發育。由於幼兒進入睡眠狀態大約需要30分鐘,所以平時盡量讓幼兒在晚上1

家庭物理降溫的4法

相信每個小寶寶都有過發燒的經歷,發燒對於小寶寶來說,或許沒什麼印象,但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卻是一次揪心的體驗。讓寶寶退燒成了新手爸媽最關心的問題,現在就向大家推薦一些簡單易行的物理退燒方法:  方法一:溫濕敷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