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出生的寶寶。
冬季天氣寒冷,嬰兒戶外活動少,寶寶接受日照不足,體內維生素D合成不足,容易維生素D缺乏,進而影響體內鈣的吸收和代謝。補充建議:寶寶出生14天後,就要開始補充預防量的維生素D,每天400單位,出生3個月後適量補充鈣劑。
2.早產兒。
妊娠中晚期是鈣貯存和骨骼發育的關鍵期,早產兒由於提前降生,體內的骨鈣量比健康的新生兒少。而且他們在出生之後還要經歷一個追趕性生長期,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求量比健康嬰兒高很多,如果不增加補充,很容易影響生長發育和骨骼健康。補充建議:早產兒一出生就應該補充維生素D,用量還要增加到每天800單位,出生後滿3個月改為400單位。早產兒肝腎功能不好,所以在鈣質、維生素D的劑型選擇和用量方面,還要請兒科醫生根據寶寶的身體情況而定,家長切不可擅自做主。
3.媽媽在孕期、哺乳期缺乏維生素D和鈣。
胎兒的營養完全來源於母親,若孕期媽媽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寶寶出生之後則容易維生素D和鈣的儲備不足。同樣,母乳是嬰兒的主要食物來源,若媽媽日常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量不足,也將直接導致寶寶攝入量不足。補充建議:准媽媽在孕期就應該注意補鈣,保證每天喝500毫升奶,並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哺乳期也應該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如奶制品、豆類、魚、蝦、海帶等。
4.雙胞胎。
雙胞胎大多有低體重和早產的情況,出生時維生素D和鈣的儲備大多不足,出生後要追趕生長,需要的維生素D和鈣比普通足月兒多,出生後應及時給予補充。補充建議:一出生就應該補充維生素D,每天800單位;出生後滿3個月改為400單位,並適量補充鈣劑。
5.生長發育較快的寶寶。
2歲前是寶寶第一個生長發育高峰期,本來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求量就大,如果寶寶生長發育再明顯比同齡嬰幼兒快,需求量就更大。父母需格外留意寶寶有沒有維生素D和鈣缺乏的表現,必要時適當補充。補充建議:1歲前每天的奶量要大於600毫升,1~2歲之間每天奶量要大於500毫升,並注意添加豆腐和魚蝦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確實存在維生素D和鈣缺乏的狀況,應適當補充。
6.經常腹瀉的寶寶。
長期腹瀉影響維生素D和鈣的吸收,也會導致缺乏。補充建議:及時治療腹瀉,改用水溶性維生素D口服或肌肉注射劑型補充維生素D,同時口服適量鈣劑。
![]() |
如何讓孩子遠離流感
流感怎樣傳播 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三種。由於流感病毒的抗原特性很不穩定,很容易發生變異,所以人類對其很難產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不像麻疹出過一次就不會再患。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毒性最強,最容 |
![]() |
嬰兒濕疹膏該如何正確使用?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奶癬皮損好發於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