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正處在發育階段,4歲後不斷趨於完善,16歲時才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小孩的暈車症狀比大人重,也更普遍。專家認為,孩子本身的內在原因,如睡眠不足、胃腸不好、頭痛感冒等,都易誘發暈動症。如果車輛顛簸得厲害,就有可能導致寶寶前庭器官興奮性提高,引起暈車。所以,帶寶寶乘車外出,需要做一些預防暈車的准備。
寶寶暈車的處理
平時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加強前庭功能訓練。可以抱著寶寶原地慢慢地旋轉。稍大的孩子,可以帶他們蕩秋千、跳繩、做廣播體操;在父母的扶持下,讓孩子走高度不高的平衡木;教會孩子沿著地上的細繩行走,身體盡量不要晃動。
乘車前,不要讓寶寶吃得太飽、太油膩,也不要讓他餓著肚子,給孩子吃一些可提供葡萄糖的食物;另外,上車前在孩子肚臍處貼片生姜,可緩解暈車症狀;帶孩子乘車應盡量選擇靠前顛簸較輕的位置,以減輕震動,並打開車窗,讓空氣流通。
帶寶寶出游乘車溫馨提示
1、忌背著孩子上車
您抱孩子上車時,小兒應在前,您在後。千萬不要背孩子上車,否則,售票員關門時看不見,氣門一關,容易將小兒的頭軋在兩扇門之間,造成頭部軋傷。
2、忌坐前排
上車後,如有座位可選,不要坐在第一排。因急剎車時,由於慣性作用會使身體向前沖,第一排座位前面沒有阻擋物,慣性沖力可將人摔得很遠而造成外傷。如果已坐在第一排,您一手要拉住孩子,並叮囑小兒用雙手抓住周圍的欄桿。幼兒不宜單獨坐在第一排。
3、忌坐左側座位
上車後盡量讓小兒坐在駕駛員的右側。從車禍調查情況來看,一般汽車“外檔”車禍發生率較高,而“內檔”較少。相對來說,坐在駕駛員的右側比較安全。
4、忌將頭、手伸出車外
小兒的頭和手不能伸出車外,否則很有可能被迎面飛馳而來的或後面超速行駛的車子碰傷,造成骨折、軋傷,甚至頭部外傷。公交公司明文規定乘車時,小兒的頭、手不能伸出車外,如果發生意外,責任由您承擔。
5、忌不扶欄桿
您帶孩子上車後沒有找到座位時,一定要看管好孩子,讓小兒一手抓住欄桿,另一手由您攙著,以防急剎車。學齡兒童單獨乘車時,也要用手抓住欄桿,以防發生意外。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如何淡化孩子愛告狀的意識
對待“告狀”的孩子,必須持慎重態度。 如果對孩子的告狀不予理睬,或不分青紅皂白批評“告狀”的孩子, |
![]() |
父母必知的10個應急小措施一
生活中,孩子也許經常會遇到一些小麻煩:手被刺扎了,腿上被蚊子叮起了包,不小心被樹葉劃傷了手……知道了下面的這些應急的小竅門,你就不會看著孩子難受,束手無策了。 被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