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小孩發燒喉嚨痛?小心手足口病!

小孩發燒喉嚨痛?小心手足口病!

  春暖花開時節,但是天氣多變,醫師提醒,若您的孩子突然高燒不退,伴隨喉嚨發炎潰瘍、疼痛無法下咽,或是手掌腳掌及嘴巴周圍出現許多小水泡,請注意,可能已經感染了腸病毒,千萬不可輕忽。

  專家指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A型及B型、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60余型,其中小兒麻痺病毒在台灣已因為疫苗普及被根除了,但台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以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兒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

小孩發燒喉嚨痛?小心手足口病!

  傳染力始於發病的前幾天,在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而其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數周之久。腸病毒雖然名字裡有個「腸」,但其症狀表現卻不是以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為主,而最常以泡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來表現。

  疱疹性咽峽炎:咽喉發炎,口腔後半出現小水泡,水泡破掉後形成潰瘍,常伴隨高燒,病童常因為疼痛吞咽困難無法進食或口水直直流。

  手足口病:手掌、腳掌或身體(較少)出現許多紅疹伴隨水泡,口腔黏膜、舌頭也出現許多水泡,水泡破掉形成潰瘍後,病童也同樣會因為疼痛,吞咽困難無法進食或流口水。

  專家強調,腸病毒治療上沒有特效藥,但其實並不可怕,絕大多數病童受到感染約5-7天後產生抗體症狀就會逐漸改善,但有2點需要特別注意。

小孩發燒喉嚨痛?小心手足口病!

  1.小心脫水

  病童發燒時水分散失增加,加上疼痛進食喝水減少容易導致脫水,需注意水分營養的補充,可以給予病童較軟或流質的食物或是冰冷的食物都可以減少疼痛感,如:粥、布丁、冰淇淋等,也可以由醫師開立止痛藥物讓孩子願意進食,但若出現尿量明顯下降,哭泣時沒有眼淚等現象代表已脫水,建議盡快回醫院治療。

  2.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

  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其實並不可怕,較讓人擔心的是腸病毒引起的腦膜炎或腦炎。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任一現象,請立刻送至大醫院接受治療。

小孩發燒喉嚨痛?小心手足口病!

  預防方法:

  不外乎是多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等和一般感冒流行時的預防方式差不多,但要特別提醒,酒精消毒液(包含醫院內常用的干洗手液)對於腸病毒是沒有用的,接觸病人前後務必使用肥皂完整洗手,對於常被觸摸的地方如:門把、樓梯扶手等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消毒才能有效預防腸病毒擴散哦!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嬰幼兒腹瀉的一些脫水性質

脫水性質指現存體液滲透壓的特征。在脫水時,水和電解質均有丟失,但不同病因引起的脫水,其水和電解質(主要是鈉)的丟失比例可不同,因而導致體液滲透壓有不同的改變。根據脫水時滲透壓的不同,臨床將脫水分為等滲性(混合性

寶寶喜歡搶玩具 成長在作祟

根據上面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的介紹,大家應該知道,3歲是孩子發展的一個“坎”。3歲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強,但所有權的概念剛剛建立,他們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見到好東西就渴望擁有。所以,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