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幾乎每個月都要打防疫針,而每一次打針的過程對於寶寶來說都是一次痛苦的煎熬。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寶寶減少打針時的疼痛和恐懼呢?
一、糖衣炮彈法痛苦與甜蜜相抵消
給6個月或者更小的寶寶准備一些甜甜的水。當醫生的注射器已經備好,臨打的前一秒,給寶寶喝這瓶甜甜的水;或者對於習慣安撫奶嘴的寶寶,可以把奶嘴蘸上甜水。另外,也可以讓寶寶一邊吃著媽媽的奶,一邊挨針。
二、分散注意力法50%打針+50%玩耍
對於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在打針的時候帶上他最喜歡的玩具或者書。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和他一起大聊“那天那個公園真好玩兒”或者“昨晚的動畫片太有趣了”這樣非常吸引孩子的話題。
三、低調忽略法父母首先別緊張
事前或當時乃至打完之後,父母都不要過分關注孩子的“疼”,而是轉移其他話題,忽略這個“痛苦”。
四、面對現實法做好堅強的心理准備
如果孩子已經超過兩歲,並且知道迎接他的是什麼的時候,可以在打針的當天早晨用很輕松或者很好玩兒的方式告訴他,打針是怎麼樣一個感覺,這種疼的感覺會持續多久,比如“也就眨一下眼睛那麼快就不疼了”或者“吹一口氣兒那麼一秒鐘疼痛就消失了”。
寶寶害怕疼痛害怕打針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父母可以適當減少寶寶的這種恐懼。可以送給寶寶一套醫生的玩具,跟寶寶一起做看病游戲,讓他自己動手給娃娃量體溫,聽心跳,打針。讓寶寶在游戲中接受和熟悉這些醫療器械,減少因陌生而加劇疼痛的恐懼感。
![]() |
中醫的推拿法治寶寶腹瀉
立秋已過,又迎來了腹瀉高發季。腹瀉可發生於不同季節,症狀表現亦有所不同。 中醫認為,寶寶腹瀉以感受外邪、飲食所傷、脾胃虛弱最為常見。寶寶髒腑嬌嫩,容易感受外邪,凡暑熱、濕困、寒涼等均能引起寶寶脾胃功能失調。如 |
![]() |
保護兒童心理健康有哪些禁忌
從小培養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 第一、忌嬌慣溺愛 開口不離“好”,出門不離抬,吃飯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會養成兒童任性的性格。父母“愛子—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