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愛打人的孩子切不可以暴制暴

愛打人的孩子切不可以暴制暴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暴力”起來,很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愛爭搶玩具,經常打人、咬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這樣呢?這些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愛打人的孩子切不可以暴制暴     兩到三歲的小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有了攻擊性行為。如果父母能夠正確的去引導孩子,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行為,那麼過段時間隨著孩子的成長,他也會明白打人是不好的,是不允許的,自然就就不會再隨便亂打人了。     有時候,孩子出現打人的現象並不是因為他們想打人,因為還不會怎麼去表達心裡的所想,所以許多家長都不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平時,父母要多教會孩子如何去表達,經常和孩子溝通。讓他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耐心地對孩子說:“不要急,慢慢說。”如果孩子說話不多,就教她用手來指意,盡量使孩子的願意望得到表達,減少他煩躁、急切的性情。     要避免使用這種哀求、乞求、說教的方式,因為這些方式都可能讓孩子誤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可以得到關心的一種方式。這種講話的方式會減少孩子對於自己行為的嚴重程度的覺察,漸漸他打人的次數會越來越多。     曾有心理學家對600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發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3歲半時的攻擊性記錄能有效地預測成年以後的攻擊性行為。所以,寶寶攻擊性的強弱將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當小寶寶第一次有攻擊性行為時,父母就要想方設法來制止他。     視頻中的男孩,對自己的奶奶拳頭相向,打罵不斷,可以看出完全沒有一點點對老人的關愛,對每天照顧自己的奶奶沒有一點感恩之心。     現在的很多孩子,覺得接受父母祖輩給他們准備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許多家長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往往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這樣不僅沒有換來孩子的滿心感激,孩子還總覺得自己不幸福。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甚至打罵家長。     只有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思想、心理和行為上的影響,這是感恩之心形成的感情基礎和重要保證。   愛打人的孩子切不可以暴制暴     此外,對於愛打人的孩子,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惹事,就減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這樣也是非常不妥的。愛打人的孩子更需要多參加集體活動,需要在父母的耐心引導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正確的社會交往方法。     對於愛打人的孩子,千萬不能以暴制暴,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多和孩子交流,當孩子感受到被愛之後,內心的安全感逐漸增加,慢慢地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表現出親社會的一面。心理學研究表明,群體環境和集體活動最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長可以多創造這樣的環境,讓寶寶學會忍耐寬容,加強自我約束力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感冒吃什麼比較好呢

相信每個做家長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患上疾病,但是小兒感冒疾病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有著很高的發病率,尤其在換季的時候比較明顯,在冬季小兒感冒也是時常發生的,那麼很多家長肯定都關心小兒感冒的時候吃些什麼比較好呢?下面

孩子吃得太好反而會個頭長得慢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造成了孩子愛挑食的毛病。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出現食欲減退、腹脹、嗳氣、便秘等症狀,而且面黃肌瘦,個子長得緩慢。就診時,醫生常診斷為蛋白質攝入過剩導致的營養障礙。  為什麼吃得太好,反而會個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