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孩子能否適應初中和家長關系密切

孩子能否適應初中和家長關系密切

  |事例調查|

  成績好的同學也害怕踏入初一

  怕成績下滑怕“中心位置”受影響

  就在去年初一開學初,學校面向全體初一學生作了一份入學前的調查,發放問卷530份,回收有效問卷521份。在回答“想到開學你會緊張嗎”,多達42%的同學表示“會緊張”。在表示“害怕開學”的同學當中,有6%的同學會有“焦慮不安、睡眠質量不好、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身體症狀。而76%的學生緊張的原因,是擔心開學後成績下滑,考試考不好被家長批評。

  看來,家長對成績的過分關注是學生害怕開學的重要外因。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他們面對的不僅是開學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是升學的壓力。而且除了成績靠後的同學比較害怕開學外,調查中還意外地發現,成績好的同學害怕開學的比例也不小,他們最大的擔憂是怕成績下滑,怕自己原來的優秀形象受影響,怕讓父母失望;他們還擔心別的同學表現得比自己優秀,自己原來的“中心位置”受到影響。

  |走出誤區|

  “初中不會讓你像小學那樣好過了”

  這樣“恐嚇”的話語家長要盡量避免

  在開學初期,初一新生對新環境有著適應的壓力,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時解決孩子心理出現的不適或者焦慮情緒。以下是家長在臨近開學時,容易走進的一些誤區,特別提醒家長注意,生活中盡量避免:

  ●誤區言語:“到了初中,你必須要進班級前五位!”“你要是還像小學一樣放松,進了初中還不努力,日子是不會好過的”……

  為了給孩子“抽抽筋”,有些家長這些天就提出了這樣的絕對化要求,用上了命令、威脅的語氣。其實,在小學、幼兒園時,孩子或許會懼怕家長的權威,但隨著年齡增大,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對於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開始由“害怕”、“妥協”發展為“反感”,逆反心理隨之出現。他們開始對父母的這種絕對化要求進行反抗,從而造成親子關系僵化。

  ●誤區言語:“那些興趣班就都不要參加了,家裡的事情你也不用管,初中最重要的是學習,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了”……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重成績輕德育,認為一進初中,成績毫無疑問是第一位的,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准。也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就全盤否定孩子。學習並非孩子生活的全部,成績也並不代表人生的全部,面對孩子的學習應該報有一顆平常心。也許您的孩子成績不好,但他的體育很好,或是電腦玩得很好,您也可以發揮他這方面的特長,多用賞識的眼光看孩子。

  ●誤區言語:“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聽大人的話不會錯的,你的目標就是前三所重高,然後就是重點大學。”

  一進入初中,不少父母就把目光鎖定在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許多家長容易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想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為此,有的父母並不了解自己子女的喜好,強迫孩子學一些他們根本不喜歡的東西,父母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

孩子能否適應初中和家長關系密切

  |特別提醒|

  性教育和異性交往的敏感話題

  怕開口的家長不妨買書給孩子看

  如今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年齡越來越小。從初一開始,性教育和異性交往等青春期的兩個敏感話題,家長不必刻意回避,而應該積極地和孩子一起面對。

  ●坦然面對性教育

  性的隱秘性使一些家長感到非常尴尬,孩子也覺得不好意思問父母,而事實上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是非常渴求的。面對這樣的困惑,家長可以從以下著手:當孩子向你提出性問題時,證明他們真的不懂而且真的想懂,如果你失掉這個時機,孩子以後就不會問你了,因為他們已經從其他渠道得到了性知識,而這樣東聽西抄而來的大部分是扭曲而不正確的。事實證明,只要跨越了成人自己的心理負擔,跟孩子嚴肅地談論性問題其實就像談論他們的手指頭那麼自然。

  同時,如果感覺和孩子直接談論比較尴尬,那麼不妨趁暑假到書店為孩子購買一些介紹青春期變化的書籍,讓孩子從正當的途徑了解自己即將面臨的變化。了解了這些知識後,孩子就不會有很強烈的好奇心。

  ●沒那麼多孩子“早戀”

  對異性的向往和追求,是青春期孩子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雖然表現強度因人而異,但心中的漣漪每個孩子或遲或早都會產生,與孩子的品質、學習無關。家長們一方面要認真關注,但更重要的是調整好心態,不要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建議家長在信任理解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引導,切忌簡單粗暴和高壓強制,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诋毀她或他正在交往中的異性伙伴,那可就犯了孩子的大忌。在處理這類事件中,家長既要熱又要冷:面對孩子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的困惑,家長要表現出理解、關心、呵護;面對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家長表面上要會冷處理,當聽到反映說“孩子給人寫“小紙條了”,或者從日記裡發現孩子有小秘密了,家長不用吃驚,冷靜地面對孩子的長大,避免出現“彈簧”效應越壓越彈,更不要輕易去扣“早戀”的帽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便秘 媽媽的心病

寶寶便秘會引起頭暈、乏力、口臭、惡心等一系列身體中毒的症狀。很多寶寶2~3天甚至4~5天才能解一次大便,以至於每次大便都成為非常辛苦的事。  ●寶寶便秘媽媽憂  每次拉臭臭,金金都是很不情願地被媽媽拉到衛生間,

寶寶腹瀉的又一個原因——乳糖不耐受

寶寶生下來沒有幾天就開始腹瀉,把初為人父的黃先生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寶寶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黃色或黃綠色,每天少則2—3次,多則4—5次,在家吃了好多藥,都不見好轉,於是,黃先生抱著孩子來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