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孩子的這些表現,判斷父母是否管教過嚴?
1、孩子太乖巧、太安靜或孩子不敢表達負面情緒。
2、孩子對於很輕微的批評都會表現出極度敏感。
3、孩子不會用出軌行為來探測你的底線。
4、孩子沒有幽默感或快樂感。
5、孩子經常表現出煩躁和不安。
6、孩子在吃飯、睡覺或如廁等其他方面表現出有壓力,比如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從前嬰幼兒時期的行為特征。
7、一個進攻性比較強的孩子,有可能會學你的行為,對他的兄弟姐妹、同伴或寵物洩憤。
如果孩子有3項以上的表現,或者只有一兩項,但經常出現,而且表現非常明顯,家長就要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了。
如果從測試中得知,你管教過嚴了,你就得重新調整尺度。
那麼,如何管教孩子呢?
1、慎用“不”字
父母應慎用“不”字,因為這個“不”字只是否定孩子當前想要做的事,並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孩子只好依照原來的想法堅持下去。比如,孩子扔沙子,父母如說:“不許扔沙子!”孩子想不出不扔沙子還能怎麼玩。父母如用正面指導的方法說:“你可以用沙子來挖地洞,堆小山……”孩子就會被父母的新方法所吸引,而停止扔沙子。
2、善用商量口吻
有些3歲的孩子還不能把自己的玩具拿去和小朋友們分享,父母若硬性要求,孩子會又哭又鬧地極不情願。例如,冬冬有一個布娃娃,娜娜想玩一會兒,冬冬就是不肯。這時,父母可以和她商量:“冬冬,假如我不給你買這個布娃娃,你高興嗎?”孩子一般會說:“不高興。”“你看,娜娜沒有這樣漂亮的布娃娃,可她也很想玩兒,她心裡也會不高興的,你是不是應該讓她玩—會兒呢?”這時,冬冬一般是會愉快地把玩具讓給娜娜玩的。
3、巧用“幫”字
有時,父母叫孩子做某件事情,如不要把房間搞得太亂,要孩子喝牛奶,孩子就是不聽話。父母最好把“幫”字常掛在嘴邊。父母可以這樣說:“我的牛奶喝不完要壞的,請你幫我喝一點兒。寶寶是個好孩子,最願意幫助媽媽了,對嗎?”“我的房間太亂了,請你幫我收拾一下,寶寶最喜歡幫爸爸做事啦!”用這種方法,孩子會高興地去做。
4、令出必行
如果父母用了“不”字,就要求孩子一定遵守。如果父母一邊大叫“不許”,一邊又不真正制止,孩子就會依照自己的做法繼續下去,養成和父母對著干的壞習慣。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4小孩電梯玩耍被困 巫溪消防緊急救援
“奶奶,奶奶”。晚上21時許,在小區門口值班的保安隱約聽到小孩子的哭聲,尋聲而去,發現呼救聲音是從電梯內傳出的,透過電梯門縫,發現4名小孩被困在電梯內,電梯出現故障無法打開,他急忙撥打1 |
![]() |
寶寶會恐懼的五個可愛理由
洗衣機、抽水馬桶乃至街坊鄰居的寵物狗,這些在你眼裡司空見慣的東西對於一個1歲大的小寶寶來說,也許就像是侏羅紀公園裡那些奔跑的怪獸。周圍的世界,既充滿驚喜也帶來莫明的恐懼。 如果說有一只“野獸&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