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吃飯慢的原因
①動作失衡:孩子眼、手不協調,能夠用筷子和湯匙,可是卻拿不穩,比較費時費力。
②腸胃問題:孩子有飽脹的感覺,吃下去胃有點不舒服,最後就慢下來了。
③牙齒問題:比如孩子的牙齒上下颚咬合不緊密,牙齒缺乏鈣質,咬東西的時候就會比較地費時間,這樣導致嘴裡無法含太多的食物,必須分批、小口地進行咀嚼才行。
④不喜歡今天的菜:飯菜不好吃,或者不合小孩的口味。
⑤不覺得餓:例如今天的運動量太少、上一餐吃得太多了或者飯前剛剛吃了東西。
⑥吃不完自己碗裡的飯:有些爸媽生怕孩子吃不夠,於是會給孩子盛太多飯,當孩子看見那麼一大堆食物擺在自己面前時,心裡會很有壓力,導致胃口消失。
⑦向父母提條件的資本:覺得是父母在求他吃,故意吃得很慢,以便在父母要求他快些吃時提出自己的要求。
⑧喜歡在餐桌上和家人聊天:以為吃飯時全家人聚在一塊,氣氛輕松,可以聊天,談談自己所發生的事,也想聽聽家人談論外面發生的事。
⑨孩子的心情不太好:孩子今天有心事,比如受了什麼委屈、挨家長批評了或者被其他事情嚇到了,心情不好會食不知味,吃飯的速度就會慢下來了。
二、孩子吃飯慢怎麼辦
①樂食,良好的餐前情緒,是寶寶增加食欲的重要措施。如果家長經常逼迫孩子吃飯或在吃飯時斥責小孩,這樣就會讓他厭惡吃飯。
②佳食,要多變化樣式、口味,讓孩子每天對食物感到新奇。
③隔食,偶爾孩子到吃飯時間後仍然不覺得餓,這時不要硬要求他吃,隔一段時間讓孩子再次嘗試。
④管食,要避免孩子單獨進餐,要在孩子吃飯時,進行正確的管教和指點。
⑤雜食,雜食充分體現食物之間營養互補的原理,是孩子獲得全面、均衡營養素的有力保證。
⑥淡食,這是你與你的孩子的一大飲食健康原則,包括少鹽、少油、少糖等內容,讓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⑦鮮食,當然,這是孩子與全家的又一飲食原則。絕大多數食物均以新鮮為上,許多“活營養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吃鮮做”、“不吃剩”。
⑧同食,盡量做到吃飯時間,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份餐,如果不吃完,就算等下餓了,也不再給他任何零食。孩子慢慢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同食習慣。
溫馨提示:孩子吃飯速度慢其實無所謂,細嚼慢咽還有利於健康,如果沒有著急的事情,孩子吃飯慢一點,爸媽不應該對孩子發脾氣,要正確引導孩子。爸媽可以采取鼓勵式的方法,讓孩子調整吃飯速度。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寶寶喝水的“三不三多”原則
水在人體內的作用相當重要,可以幫助運送體內養分、參與細胞的代謝反應、維持血壓穩定、調節體溫以及移除體內廢物等。但是,嬰幼兒一定要多喝水才健康嗎?到底每天該讓寶寶喝多少水? 寶寶喝水兩大疑問 1喝水太多會中毒 |
![]() |
8歲孩子做實驗酒精爆炸 右眼沒有光感可能失明
孩子滿臉是血滿地打滾 昨日下午2點多,同安西洪塘菜市場旁,“砰”的一聲輕微爆炸聲後,緊接著傳來了孩子痛徹心扉的哭喊聲! 正在一樓出租房裡看電視的吳先生聞聲跑了出來,眼前的一幕把他嚇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