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寶寶偏食是什麼原因,才能解決寶寶的厭食挑食的問題。基本上是家庭因素是主要原因:飯菜做得不香難以讓寶寶產生食欲;寶寶有進食的抗拒心理等等。並非是與生俱來的毛病。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改善呢?
兒童對食物的好惡並非與生俱來,多是在後天的生活中因為父母的溺愛或教育方法不當形成的。另外,如果孩子將某種食物與某種不愉快的經歷、事件甚至不愉快的氣氛聯系起來,也會導致對某些食物的厭惡。
因此,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的行為習慣,可從心理和行為兩方面入手。
心理治療時,家庭成員必須態度一致,不要溺愛孩子,更不要為孩子的偏食行為袒護或開脫。要做到:
不在孩子面前品評食物的優劣及對某些食物的好惡;
不在吃飯時唠叨、數落孩子的缺點,或檢查孩子的學習成績,或糾正孩子不良的姿勢等;
不以許諾為獎賞鼓勵孩子吃某種食物,或以懲罰的手段強迫孩子吃下某種食物,這樣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
不要試圖采用暗示、旁敲側擊、迂回婉轉等方法轉變孩子對某種食物的偏見,那樣只會加重偏食的現象。
至於行為療法方面,常用的方法有:
消退法:先了解什麼因素對兒童的偏食有強化作用,然後根據強化因素進行消退。例如,孩子每次吃飯時一定要吃肉,不吃蔬菜,如果沒肉就不肯吃飯,或哭鬧,那麼這種拒食哭鬧就是強化因素。父母如果對他的拒食哭鬧不予理睬,反復多次,他的偏食行為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糾正。
系統脫敏法:在兒童的飯食中逐漸摻入他不愛吃的食物,開始時可少些,只要他沒有反感到拒不接受,下次就可多加些,直到他習慣吃為止。
強化法:當孩子能吃一些他不愛吃的食物後,立即給予鼓勵,進行正強化,以利於鞏固他逐漸糾正偏食行為的效果。
怎樣確定孩子有偏食、挑食的習慣
從營養學角度而言,孩子如有下列情況之一則可認為是偏食、挑食:
凡在其食譜中缺少一個或一個以上食品組(食品組分類見《孩子》雜志2002年12月號《家庭膳食平衡原則之一:餐食多樣化》一文),或一個或多個食品組的食品攝入甚少,如不吃蔬菜或食之甚少,不吃葷菜或食之甚少,不吃水果或食之甚少者
凡攝入食物品種太少,遠遠達不到每天約15個食物品種,如在葷菜中只吃魚、蝦、蟹等少數幾種,或在蔬菜中只吃土豆、花菜等含纖維素少的幾種者
凡有選擇性地或憑個人喜歡無節制地大量攝入某些食物,且攝食頻度很高,幾成或已成嗜好,並已嚴重影響到正餐的攝取者。
![]() |
兒童7歲前必須遵守的規矩
7歲前兒童必須的規矩 舉止文明。文明的舉止是對每個人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不隨地吐痰和便溺,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排隊、不為個人方便妨礙公共利益 |
![]() |
3至12個月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表
3-6個月 足月新生兒滿1個月,人工喂養兒15天,添加濃魚肝油滴劑1—2滴,到3個月時增至4滴,每天分2次給。 2個月開始喂菜汁、果汁,先給1湯匙,以後逐漸增至2—3湯匙,上下午各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