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大量信息刺激有助於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

大量信息刺激有助於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

  方舟一歲半就出現了“戀物、戀廣告、天氣預告,行為刻板,情緒不穩定”孤獨症的某些症狀;2—3歲發展到“尖叫、狂奔、旋轉身體、搖頭、滾地、哭鬧不止、自殘、眼光發散、瘋狂迷戀鐘、電風扇,語言發育遲滯、無主動性語言、經常自言自語、口齒不清”等孤獨症普遍症狀。

  1998年6月張娜帶方舟到北京求醫,經北京醫科大學第六醫院診斷為孤獨症。從兒子被確診為孤獨症開始,媽媽張娜便開始與命運抗爭,踏上了一條探索訓練孤獨症的漫漫征途。由於張娜是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生,有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加上在廣東一特區高校工作,有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研究,她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吸收百家之長,結合兒子自身的特點,一定會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辦法,使兒子早日康復。抱著這一信念,她咨詢了北京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及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專家,訂閱了他們的資料,從圖書館、網上搜集關於孤獨症兒童訓練的資料,並對國內外有關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資料進行系統的研究,從中找到了最佳的切入點,那就是行為訓練和智力開發相結合,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在行為訓練的同時,伴著大量信息的刺激,促使腦部發育,達到認知能力的提高,實現兒子的逐步康復。

  通過三年的艱苦訓練,張娜使兒子方舟終於發生質的變化。除了偶爾情緒控制不好發脾氣之外,其它各方面與正常兒童沒啥異樣,甚至有些方面比同齡兒童超常,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較強的理解力,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識字兩千多,可以較輕松地閱讀並獲取所需的知識,喜歡電腦、繪畫、做游戲;喜歡講故事、登台表演節目;喜歡串門主動找小朋友玩。

  孤獨症兒童的臨床表現通常為:語言遲滯、社交障礙、情感障礙、行為刻板、怪異、戀物、自殘等行為,這些行為其實都可以歸結為認知能力不足,而認知能力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腦發育不全,而大腦的發育必須在提供物質營養品的同時給予精神營養品,所謂的精神營養品也就是信息刺激,只有適當的信息刺激(包括語言、文字、圖像、聲音、感覺等)才能使腦細胞不斷發育,從而達到大腦的健全,這一過程可用下列圖示來表示:語言信息刺激—腦發育—認知能力—社交情感行為....。。

  為什麼把信息刺激作為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的核心呢?這是因為孤獨症兒童與一般弱智兒童不一樣,弱智兒童是願意學習但學不會,而孤獨症兒童是能學會但不願意學,他可以學東西,但他不肯也不會主動去學,大多數時候處於自我封閉狀態,專注於自我,對外界的一切因為缺乏認知而時刻感到恐懼不安,從而拒絕任何新的東西,新的變化,所以不能象正常兒童一樣主動去適應這個世界、探索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更不能主動地獲取信息。孤獨症兒童就象一台電腦、一張白紙、一片處女地,需要我們千方百計地往電腦上輸入信息,在白紙上描繪,在處女地上耕耘,通過信息的不斷輸入,按照信息輸入—刺激—引導—再刺激—再引導的過程,水滴石穿,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質的飛躍。

大量信息刺激有助於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

  那麼,如何進行信息刺激呢?

  第一、了解孩子興趣,強迫在他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

  孤獨症兒童拒絕新的變化、新的事物,但某個信息一旦進入他的腦袋,某個技能被他掌握,他就會反復嘗試,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所以孤獨症兒童學習任何東西都會經歷一個從拒絕—接收—適應—迷戀的過程。教自閉兒語言、看電視、畫畫、玩玩具等各種活動無一不是從強迫開始的。比如,教他看電視,要先摟著他讓其安靜下來,當他被約束不能自由時,他會掙扎抗爭,但幾個回合下來,他就會明白,任何努力都無濟於事,於是他會放棄掙扎慢慢被電視的畫畫所吸引,此時,家長可隨著畫面時而講解,時而伴著音樂、情節讓兒子模仿、感受,讓其走入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開始第一次可能只看5分鐘,甚至2分鐘,但只要有了開頭的2分鐘,就可能有第二次的10分鐘,第三次的20分鐘,再堅持下去,強迫就變成自覺,看電視就成為孩子每天想做的事情之一。強迫的同時,要從興趣著手。

  第二、在生活中、游戲中學,盡可能對孩子輸入大的信息量。

  孤獨症兒童就象外星人來到地球一樣,不認識這個世界,不理解這個世界。我們訓練的目的是要使其回歸主流社會,能按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學習,所以脫離生活去訓練孤獨症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據重點放在如何讓他感受生活,認識生活,感受環境,認識環境,不分時間、地點,隨時隨地教,滲入生活中去。在家裡,充分利用家中的資源,比如關於水,可以讓其感知冷水、熱水、溫水,可以打開水龍頭感受水流大、水流小的區別,可以讓其在洗澡盆中玩水,給他搓背,放各種瓶子給他盛水。從廚房的鍋碗瓢盆到油鹽醬醋,從各種電器到家具,從衣服被褥到書刊報紙都是很好的生活素材。在戶外,可以引導他看天空,看一草一木,看路燈廣告,看人來車往,看不同的建築物,不同道路。比如畫畫,在家用筆,出外可以用木棍畫,用石頭壘,用腳畫,畫在地上,畫在手上,畫在身上,畫在樹葉上;認字可以在看廣告、車牌、商標、門牌、看書看報中學會。通過識字、繪畫、聽音樂、看電視、玩玩具、玩電腦、玩游戲等從聲音、圖像、語言、觸感等方面輸入大量信息,不僅讓他無暇去顧及那些刻板的模式,而且使他體驗到學習之樂、生活之樂。

大量信息刺激有助於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

  第三、早發現,早干預,持之以恆。

  據國內外研究表明,大腦發育的最關鍵年齡是0-7歲,對孤獨症兒童來說,一般發現其症狀已有2-3歲,甚至經確診接受現實已有3-4歲,也就是說,從2-7歲是孤獨症兒童訓練最為關鍵的時期。有的家長因為不能面對現實或四處求醫而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有的家長急功近利,訓練一段時間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便半途而廢。

  方舟的成功在於他的媽媽張娜的態度,張娜堅持只講耕耘,不求收獲,持之以恆,水滴石穿,與時間賽跑,分秒必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便發生質的飛躍。張娜說:“比如教我兒子騎車,教了四個多月,什麼方法都用了,我們夫婦、外公外婆輪番上陣教都無濟於事,正當我們准備把車送給別人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他會騎了,而且方向把握得非常准確;又如教他認字,開始教幾十遍他都不會,突然某一天他非常清晰地讀出那個字,然後進入識字敏感期,任何一個新的字、詞、句教給他只需一至二遍就可以掌握;再如他的語言從一點不會—發出單音——鹦鹉學舌——主動性語言——口齒伶俐,整整經過了兩年除睡覺之外的每分每秒的努力。每一次教他聽、看、聞、摸、游戲、操作,我都輔以語言不厭其煩地說,不管他是否弄懂。如果我們的信息能進入他的腦袋,如果信息量能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那麼某一天他就有可能開竅,一旦腦袋開竅,就會形成良性循環,突飛猛進。”

  全國知名孤獨症康復專家、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主任張桂娥教授說:“方舟成功進入大學深造,使家長對自閉症孩子的訓練及成長更有信心。自然訓練法倡導培養自閉症孩子的自理能力,然後再培養學習技能。而自閉症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很差,不理解社會規則,所以相當大程度上造成了很多患者年齡很大了卻無自理能力,乃至找不到就業門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意外骨折的急救措施

放性骨折;便於搬動患者。  固定要點和注意事項:固定材料多用夾板,也可就便采用小木板、樹枝、書籍雜志、硬紙板等。置受傷者於適當位置就地施救。如現場對生命安全有威脅,則移至安全區再固定。固定時,要用牽引法將畸形肢

嬰幼兒別碰的五星級危險食物

下面列舉了部分寶寶不能吃、不宜吃和不多吃的食品,以作參考。家長還應結合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注意觀察容易引起過敏和不良反應的食品,並及時向醫生咨詢。  不能吃的食品(危險指數:五顆星)  ◆蜂蜜◆  原因:據英國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