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孤獨症康復“雷區”多 家長切勿行差踏錯

孤獨症康復“雷區”多 家長切勿行差踏錯

  孤獨症康復專家張桂娥教授表示,在孤獨症康復中,存在著諸多的誤區與“雷區”,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持心態的平和,切勿“行差踏錯”。

  盲目相信醫藥,忽視訓練的重要性

  對於部分的患兒家長來講,可能認為孤獨症是一種病,理所當然的要用藥來醫治。如果簡單地認為只有醫藥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從而使孩子的訓練流於形式,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在孤獨症康復過程中,不排除隨著醫學的發達,藥物治療的有效作用,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完全替代教育和訓練在孩子康復過程中的作用。即使孩子需要某些藥物的針對性治療,家長也要通過正規醫院的專業醫生來進行科學指導。

孤獨症康復“雷區”多 家長切勿行差踏錯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訓練內容過於單一

  在家庭訓練過程中,訓練的內容可能會有局限性。父母可能偏重於語言或認知能力的訓練,而忽視了其他領域的同步復輔助訓練。孤獨症兒童的障礙是廣泛性的發育障礙,往往伴隨有多種發育缺陷,全面發展是訓練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例如,有些患兒不會說話,家長就每天不停的掰著嘴教患兒說話,但孩子能說話不等於會交流,許多患兒可能會背誦兒歌,但仍然不能同外界進行交流,因此,只有對孩子進行全面訓練才能促進大腦發育,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

孤獨症康復“雷區”多 家長切勿行差踏錯

  訓練形式刻板重復,缺乏創新

  在傳統的意識裡,家長或許會每天安排好孩子的訓練時間,比如每天訓練六個小時,其余的時間讓孩子休息放松,實際上這樣的訓練形式並不是對患兒最有利的。孤獨症孩子的學習並非緊緊局限於坐在小桌子前面,無限循環的訓練模式只會讓孩子覺得訓練過程枯燥無味。在這一點上,張桂娥教授首創的“自然訓練法”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模式,利用自然狀態下的一切事物來隨時隨地的教孩子認知訓練,這樣在自然環境中學到的知識才能真正的轉化為孤獨症孩子的能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呵護寶寶健康最新國際標准來幫忙

必須標注“不可干洗”  去年底,小王和小陳喜獲可愛的女兒。但是,時不時看到的一些劣質兒童用品導致的悲劇,卻讓小王夫婦捏了一把汗。“小寶寶自身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善,很容易出現皮膚

新生兒冬季護理“六步走”

冬季新生兒護理技巧  技巧一:室溫在24℃左右為宜  冬季南方室溫可能過低,達不到20℃,可能會使新生兒出現鼻子發堵現象,家長們要想辦法升溫。可以使用帶有暖風功能的空調或者暖風機,使室溫恆定在24攝氏度左右。冬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