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自有想法

心怡不到3歲時,非常想游泳,為了證明符合游泳教練的要求(能獨立上廁所),自己爬上了成人的座便器。現在她學習游泳已經一年三個月了,有些厭煩,而且還很不喜歡被教練訓斥強迫學習,抵觸情緒也很強烈。我讓她自己選擇,對她說:“如果你想潛水看海底的珊瑚礁,想和小魚一起游泳(這是她最初想學游泳的原因),就必須學會游泳”但現在她自己選擇放棄,我也會同意的。
要相信孩子,有時候她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當初心怡自己選擇在早教中心學習,半年後,她的確更自信了;而她在樂器行的眾多樂器裡選擇學習鋼琴,三個月來,她也一直愉快地學習著。
“多傾聽孩子的意見,多和孩子在一起,不是一定要培養什麼特長,而只是和她一起說說笑笑。這不是什麼育兒經驗,而是我對自己的一點要求。”
學會和他人友善相處
心怡現在能很容易地和各種年齡的孩子愉快相處,她的好朋友分別在2至9歲不等。但這幾個孩子對她來說不只是玩伴,而是願意拿出自己玩具來分享的好朋友。
我在心怡3、4歲的時候,一直陪在她左右,不僅是身體的陪伴,而且還是心靈的陪伴。我會隨時對她說:“我愛你,我最愛的人就是你!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陪在你身邊。”我還會特意與她討論“夢境”,比如:時常問她睡得好不好?開心嗎?由於起床時的心情會影響一天的情緒,如果女兒做了惡夢,我會讓她復述出來,並且旁敲側擊地引導她找出合理的解釋,這樣一來,不僅心情好了,也會很有安全感,對自己更有信心。
和孩子達成協議很重要
平時應該通過協商和孩子達成妥協,讓她感受到關愛。比如當強迫她遵守某些規定時,即使她不滿意,也還是會想“媽媽是否有道理”,然後聽從勸告。有時侯,即使訓斥孩子,也要令她明白:“因為自己做的不對,媽媽才生氣的,而非媽媽不愛她。”
孩子都是喜歡玩具的,也想擁有自己沒有的,更可能表現出“什麼都想要”。這時候千萬不要隨便訓斥她,而應引導和調節。比如:“太多了!”或者“家中有類似的,可以選擇另外一款。”如果勸說有技巧的話,完全可以讓她購買你希望的那款。但如果她真的看准了,不想放棄,最好尊重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