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孩子很自私 父母很煩惱

孩子很自私 父母很煩惱

  現在的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經常會聽到我們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非常自私自利。也收到不少父母的來信,講述小王子和小公主在家的嬌縱行為。一位網名為“白雲”的媽媽說道,3歲的兒子每次晚飯時,都把自己喜歡的菜拿到面前,不許其他家庭成員來夾菜,有時候還會把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很大方地孝順給爸爸媽媽”;有署名“樂樂爸爸”的會員則抱怨自己2歲的女兒完全不願意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甚至不願意鄰居的小朋友來竄門,讓他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一個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朋友丁丁,一直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家長買,上了小學後,經常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老師隔三差五地把家長叫到學校……

  獨生子女一定是那樣自私的麼?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下面就請鮑老師來講解這一困擾千萬父母的問題吧!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自私?產生自私的原因,一方面是兒童有天生的利己傾向。其實對於3歲之前的寶貝來說,他們是沒有“德性”的,無所謂“性本善”或者“性本惡”,他們的特點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還不會觀察和考慮別人的需要,因此對於三歲以前的寶寶,父母大可不必給孩子扣上“自私”這頂帽子;另一方面,自私的形成也是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造成的。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特別是祖輩和父母眾星捧月的態度,助長了孩子的獨占欲,強化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父母總怕孩子受一點苦、受一點委屈,對孩子過分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容忍、遷就孩子的錯誤,這樣使孩子很自大,不關心他人利益。於是,孩子從無意識的“自私”行為就慢慢變成了有意識的自私。主要表現為金錢和財物上吝啬;貪婪,別人的東西拿得越多越好,自己的東西就不願與人分享;只在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無視他人的感受。

孩子很自私 父母很煩惱

  所以作為父母來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地做一些引導。

  日常生活中,培養和鼓勵孩子的親善行為,例如同情、合作、助人、寬容、謙讓、學會說“謝謝”,如果發現孩子在這方面有好的表現,應該及時表揚和獎勵。每一個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孩子也一樣。如果孩子得到同伴和父母的接受,讓他感到他能在別人心裡占有一定位置。那等他懂事後,就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意他人的感受。

  當孩子剛表現出自私行為時,父母不要立即責備,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些討論。使孩子了解自私的後果——自私的孩子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小伙伴中間,都會不受歡迎。如果孩子屢次犯同樣的錯誤,父母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態度,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出不接受的態度,以此強化他對“對”和“錯”的認識。家庭成員多一些的時候,父母可以搞一些角色扮演類的游戲,在游戲有“自私的人”這個角色,扮演時可誇大自私的惡劣後果,引起孩子足夠的重視和看法。角色游戲使孩子能經歷、體會別人的情感,知道自私給別人的害處,從而促使他改變這樣的行為。

  鼓勵孩子經常與小伙伴交往。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們,學會與小朋友團結友愛,養成互相謙讓的好品德。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指導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讓他體驗父母勞動的艱辛,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

  另外父母自己的言傳身教也非常重要。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樣。父母在平時的言行中,表現出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難的幫助,對社會一種熱心、關心的態度,會感染孩子,使他也慢慢學會去關心他人。一定記住: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替別人(包括父母家人)著想。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拯救網瘾少年家長應改變教育思路

孩子們多半是沒有“心病”的,生“病”的是家長們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少案例可以令人深思,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值得家長們反思自己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去責怪孩子或者網絡本身

怎樣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在的社會充滿著挑戰與競爭,一個人要在復雜的社會中生存下去,必須具備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對現在被寵愛慣了的孩子來說,缺乏挫折與苦難磨練的他們,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因此,對孩子進行一些“劣性刺激&rd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