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有夢想的孩子更加投入學習

有夢想的孩子更加投入學習

  “要想成為IOC的委員長,要怎麼做呢?”

  爸爸認真地問道。小明萊思索了很久回答道:“首先英語要好,因為要和很多國家的人見面。”爸爸就沒有再接著往下問了。過了幾天,金守峰先生又這樣問孩子:“只有實際去努力了,夢想才會實現。只是英語好的話,就能成為IOC委員長嗎?”

  後來,金守峰先生萌生了直接去找當時IOC的副委員長金龍文先生,向他詢問在IOC會做些什麼工作,要想在那裡工作的話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備這樣一個想法,並且和孩子一起列出了詳細問題的清單。

  幾天之後,金守峰先生真的給韓國奧林匹克委員會(KOC)打了電話,本來是想直接和金龍文先生通話的,可惜恰逢金先生出差。雖然通話沒能成功,但僅僅是這種努力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一是腦海裡模糊的夢想有了具體的形態;二是樹立了為實現夢想的具體計劃;三是有了“啊,原來爸爸對我的未來是這樣的關心啊”的認識。

  “小學生總會有一兩次說到自己將來想當什麼,而這個時候就是將孩子的夢想具體化的絕好時機。孩子們只要有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想法,這種想法就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機,堅定他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實現夢想的熱情。這樣,即使不用父母去鞭策他們,孩子們也會自覺地采取行動。”

  在那之後,明萊就開始努力學習。因為有了夢想,自然也就產生了學習的動機,也因此很順利地度過了青春期。一直到現在,明萊的夢想仍然是成為IOC的委員長。今年,她計劃前往位於瑞士的國際經營學院學習,這是她自己做的決定。她認為,去了那裡進入IOC工作的機會就會更多一些。

  給沒有夢想的孩子指出一條具體的路

  和明萊不同,很多孩子說不出自己的夢想。經常有父母抱怨,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抱著什麼樣的想法在生活。還有的孩子別說夢想了,整天只知道研究怎麼打電腦游戲。為這事而感到煩心的家長不在少數。

  金守峰先生認為,家長一定要為那些找不到夢想和對未來沒有設想的孩子制造夢想。然後,他給我講了他的二兒子昌禹的故事。

  “昌禹並不是那種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在班級裡大概排在前五分之一的位子,但是我從沒有因為他的成績不好而批評過他。我總是跟他說,即使學習成績不好,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做的事還是很多的。開發孩子特長的專家也認為,孩子的成長才最為重要。”

  金守峰先生一直都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通過觀察,他發現昌禹在審美方面的感覺要比別人敏銳一些。不論是衣著打扮還是房屋的擺設,昌禹跟同齡的孩子相比都顯得與眾不同。

  “我發現你比別人更會搭配衣服,在對事物的美感方面也比較敏銳。所以,要是你能成為一個寶石設計師或是時裝設計師就好了‥‥‥”

  在表揚孩子的時候,金守峰先生附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並且為昌禹收集了位於南非共和國的寶石鑒定學校的相關資料,提出了可以在那裡學習寶石鑒定相關的課程,然後前往墨西哥學習成為一個寶石店店長的具體方案。在一開始昌禹說:“我不會畫畫‥‥‥”,表示沒有自信的時候,金守峰先生又指出可以用電腦來作畫的解決方案,這樣昌禹終於對寶石鑒定產生了興趣。

  “給孩子指出前進道路的時候一定要具體,例如告訴他們在什麼樣的學校,學習什麼,然後會怎麼樣,等等。有了這樣具體的說明,孩子也會對自己的未來更為關心。”

有夢想的孩子更加投入學習

  為了使昌禹對自己的英語有信心,在他初中三年級的時候,金守峰先生把他送到美國去做交換學生。結束了交換生的學習後,昌禹提出了想在UN(聯合國)工作的想法。雖然這個想法和爸爸為他提出的寶石設計師或是時裝設計師的道路相差甚遠,但是以此為契機,昌禹開始具體地為自己的將來操心了。

  在這個時候,金守峰先生沒有把昌禹的想法置之不理,而是像和明萊曾經做過的那樣,直接給韓國外交通商部打了電話,和孩子一起詢問了在UN工作需要怎麼做之類的問題。有了夢想和目標,那麼孩子自然就會努力學習了。昌禹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延世大學。

  對未來的藍圖進行描畫是非常重要的

  直接對孩子說“好好考慮一下將來吧”,不失為一種培養孩子夢想的好方法。在中國的時候,黃石虎先生曾經給了孩子們六個月的時間讓他們去思考為什麼要學習,以及長大了之後要做些什麼的問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和孩子們一起思考,直到孩子們都擁有了自己的夢想。

  當時十二歲的彬熙說,他想幫助那些弱小的孩子和生活困難的人們,後來在和爸爸一起為“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實現這個夢想”而思索的過程中,產生了成為一名為了保護孤兒們而執法的法官這一具體想法。擁有了要成為法官這一夢想的彬熙,經常一邊想象著自己的未來,一邊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對於孩子們來講,學習實際上並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讓一個大人連續好幾個小時一直坐在座位上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何況是孩子呢?彬熙是一邊在腦海裡描繪自己未來的藍圖,一邊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的。”

  黃石虎先生認為,在這之後與其鞭策孩子不論發生什麼都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如鼓勵孩子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提出關於未來的問題後,孩子就會對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之後的自己進行想象。這樣一來,就算最後不能實現具體的夢想,但是至少可以讓孩子明確自己以後前進的方向。把前進方向定下來之後,具體化的事情就可以慢慢來了。

  孩子在腦海裡對未來藍圖進行描畫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經常跟上小學的孩子一起討論有關未來的種種情況,是擴大孩子們無限可能性的最佳契機。在現實中受到挫折的時候,幼年時期的夢想就是我們得以繼續前進的支撐和動力。

  在豐富的經驗中發現自己的特點

  通過家庭教育(Homescholing)把孩子教育成才的“真正的教育運動家”李南淑女士,一直為女兒松光提供體驗各種事情的機會,培養孩子的夢想。松光因為參加了媽媽告訴她的各種文化活動而比同齡孩子的經歷要豐富很多。在這些豐富的經歷中,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夢想。2005年,韓國蔚山舉行的捕鯨國際大會成了松光發現自己特點的契機。當時,松光在活動會場內的鯨魚大展館(為了保護鯨魚而展開各項活動的展廳)擔任翻譯志願者。在那裡,她碰到了紀錄片的制作人,並被邀請一起參與到制作鯨魚保護紀錄片的活動中去。

  在參與制作紀錄片的過程中,松光體會到了影像制作的魅力之所在。那次制作的紀錄片後來在KBS市民公開賽中獲得嘉獎,並在電視頻道中播出,因此更增強了松光的自信。以此為契機,松光決定在影像制作這方面發展下去。之後,她去了綜合藝術學校的影像理論系,在沒有高考成績的情況下,以特長生的身份獲得了入學資格,這個時候,參與制作的鯨魚保護紀錄片就成了她入學資格重要的評價資料。

  “松光將自己的經歷作為契機,決定了自己前進的方向。我給松光提供了去體驗各種經歷的機會,並且讓她自己去思考什麼是好的,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松光就是在經歷這些、那些的過程中明白了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因為清楚自己的特點,所以據此決定的夢想是不會輕易動搖的,而只會朝著前方一直前進。”

  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經歷更值錢的了。通過經歷明白的東西比一百句說教留給他們的印象還要深刻。通過這些經歷所樹立的夢想和目標,在將來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會成為支撐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支柱。

  實踐證明,脫離了孩子自身的特點,不論給孩子提供多好的教育環境,如果孩子不接受的話,那麼一點作用也沒有。就像嗓子干了就要喝水一樣,只有擁有夢想和目標的孩子才會自覺地去努力。

  時刻關注孩子吧!用心尋找可以培養孩子夢想契機的事情。那些幸福而成功的家伙,沒有一個是沒有夢想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五種不正確的親子關系害苦孩子

溺愛型 任性自私不禮貌  陽陽是家裡的“小皇帝”,從生下來起一家人都圍著他轉。家裡人想盡辦法讓他高興,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歸他一人享用,玩具、衣服要什麼買什麼。有一次,陽陽看上的電動玩具

讓小兒遠離感冒威脅的食物

富鐵食物  動物血、奶類、蛋類、菠菜、肉類等都是鐵含量非常豐富的食物。體內缺鐵時,會使免疫細胞的功能被削弱,而富鐵食物可促使免疫細胞的功能恢復。需注意的是,補充鐵要適宜,過量補鐵尤其是鐵強化食品反而有害無益。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