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
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很可能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或是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
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
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
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
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
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
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夫妻關系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
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
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
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做人要厚道
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
“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得多的那一條。
孩子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家長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 |
嬰幼兒眼部外傷的家庭急救小常識
除了兒童自己有意識地保護眼睛,眼眶的骨組織、眨眼及眼睑防護性的反射動作,也在自然地保護著眼睛。眼睛一旦受到傷害,輕的經過治療即可痊愈;重者,尤其是外傷所致的傷害,如果救治、處理不當將會造成感染,最後導致失明。一 |
![]() |
讓小寶寶順利度過恐懼心理
怕黑;怕老鼠;怕壞人;怕屋子裡有妖怪……無論3歲的孩子還是6歲的孩子,幾乎都有恐懼的事情。小孩子嘛,有些恐懼心理可以理解。但有家長不理解,孩子怕的都是些看起來根本不值得恐懼的平常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