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兒科經驗常識 >> 兒科相關疾病綜合 >> 小兒疝氣不要急於處理

小兒疝氣不要急於處理

近日小編看了這麼一則新聞,有個嬰兒出現了小兒疝氣,結果不良醫院為了賺取手術費,結果把疝氣診斷為闌尾炎,要給孩子開刀,結果家長憑借著一定的疝氣知識,才順利避免了一場無妄之災,不得不感慨對於醫學有一定認識的作用之大。

小兒疝氣不要急於處理

小兒疝氣不要過度慌張

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下小兒疝氣的知識,希望對於家長朋友們能夠起到幫助,避免遇到和新聞中一樣的情況。其實,疝氣並不是大家相信的那麼嚴重,一般來說,在不足月的男嬰中十分常見。

專家提醒家長朋友,如果發現孩子腹股溝處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部位,在平躺或用手向腹腔托起時會自行消失,就可能是出現小兒疝氣了。不過過度慌張,只要妥善處理都可以得到治療。

小兒疝氣不要急於處理

專家建議,一周歲以內的嬰兒如果出現了小兒疝氣,不要急於處理,可暫時不手術治療,但要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此期間,疝氣一旦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還納,不管是出生幾個月的嬰兒都需立即手術治療。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時間長了會造成腸梗阻,甚至發生疝囊內嵌頓的腸管缺血性壞死而危及生命。

專家解釋,一周歲以內的嬰兒暫時不手術治療是因為嬰兒生長過程中腹肌的發育還有加強腹壁的機會,使疝氣有自愈的可能,如果孩子到一周歲以上還患疝氣,自愈的可能性比較低,需要手術治療。

對於患疝氣的嬰幼兒,家長應盡量避免和減少其哭鬧、咳嗽、生氣等。要讓患兒注意休息,減少奔跑與久立、久蹲等不利於病情的動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嬰幼兒腹瀉的一些脫水性質

脫水性質指現存體液滲透壓的特征。在脫水時,水和電解質均有丟失,但不同病因引起的脫水,其水和電解質(主要是鈉)的丟失比例可不同,因而導致體液滲透壓有不同的改變。根據脫水時滲透壓的不同,臨床將脫水分為等滲性(混合性

孩子便秘預防效果優於治療

兒童便秘是很讓家長頭疼的一件事,因為如果糞便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在孩子的身體裡停留的時間過長,會引起頭暈、乏力、口臭、惡心等一系列身體中毒的症狀。當然,如果能夠掌握一定的規律,讓便秘遠離你的孩子也是完全可能的。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