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新生兒治療 >> 哮喘病辨治綱要是什麼

哮喘病辨治綱要是什麼

  1.哮喘發作期的辨證施治

  ①寒喘(冷哮)

  寒喘多於熱喘,反復發作的頑固病例更以寒喘兼陽虛者為多見。本型發病時,喘促氣急,喉有水雞聲,痰色白而清稀,胸悶氣憋,面色晦滯,口不渴,或喜溫飲。舌苔薄白或白膩,舌面滑潤,水分多。脈弦滑或浮緊。治療法則應以溫肺化飲為主。一般常用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等方。看來方藥簡單,但經化裁應用,平喘化痰效果比較顯著。以小青龍湯為例,見於《傷寒論》、《金匮要略》,一般用治寒喘,為散外寒、除內飲之良劑。中醫對於呼吸系疾病,尤其是咳喘等症,往往提到痰飲,而中醫書中對於痰與飲又多相提並論,如雲“積水成飲,飲凝成痰”。可見痰與飲均來源於體內過多的水濕,只是痰較飲為稠粘,而飲較痰為清稀,合而言之,稱為痰飲。哮喘一病更與痰飲關系密切。古人早就指出,哮喘一病的成因為“痰飲內伏,結成窠臼”。因此在治療哮喘時,需在化痰飲上下功夫。臨證中常用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處方如下:麻黃6~9g,細辛3g,干姜3~6g,半夏9~12g,五味子3g,甘草3~6g,蘇子9g,白芥子9~12g。以上述方劑治療寒性哮喘,往往收到平喘化痰的效果。對於上方的應用,還必須掌握以下幾個要領:①麻黃為宣肺平喘主藥。本品有生、炙兩種,按成人劑量:生用6~9g,炙用9g左右,也有酌情增加劑量的。小兒劑量應根據成人劑量酌減。但小兒哮喘病變較速,尤其對個別頑固病例,應當重用麻黃以宣肺平喘。有人認為:哮喘急性發作,往往大汗淋漓,在多汗情況下重用麻黃,擔心會“汗出亡陽”(虛脫)。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多數病人隨著哮喘的緩解而汗亦漸減。可見汗出不已是由於哮喘發作之故,喘平而汗自止。這裡應用麻黃並非用於發表,乃是作為治喘的手段,正是符合治病求本的法則。至於寒喘兼有陽虛症狀而汗多者,其處方用藥又當有別,是下面需要討論的又一問題。②關於上方的加減應用:本方取小青龍之六味藥物,即細辛、麻黃、干姜、半夏、五味子、甘草,具有溫肺鎮咳,化飲止嘔,納氣和中之效,又三子養親湯治痰是要方,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藥功能降氣豁痰,可增強小青龍湯平喘化痰之用。③腎虛兼陽虛者,常選溫陽扶腎之附子。

哮喘病辨治綱要是什麼 

  ②熱哮(熱喘)

  本型多屬痰熱蘊肺為患。一般常用麻杏石甘湯為主方加用清熱化痰藥。熱相較輕者可用定喘湯。當痰熱蘊肺,陰氣受損,可用麻杏石甘湯加黃芩、瓜蒌仁、貝母以清肺化痰平喘,再加沙參、麥冬、玉竹以益陰生津。

  若辨證上見痰熱蘊肺,下見腎陽虧損,腎氣不納,可采用“清上溫下”之法,用麻杏石甘湯加附子,黑錫丹。

  2.哮喘緩解期的辨證論治

  古人曾指出:“此類證候,當懂之以元氣為念,必使元氣漸充,庶可望其漸愈。就是說只有通過扶正固本的治療,才能使”元氣漸充“,達到根治目的。

  ①肺虛

  常於氣溫變化而發病,平素易感冒,畏冷易出汗。常用玉屏風散等藥,不理想時,可用玉屏風散加桂枝湯治之。

  ②脾虛

  患者食少脘悶,腹脹,大便不實,一般常選二陳湯加黨參、白術。若見痰濕內阻則加用蒼術、厚樸以運脾化濕。若見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長,須仿理中湯法,於上方加用熟附塊、干姜(或炮姜)以扶陽運脾。

  ③腎虛

  辨證屬腎陽不振,用金匮腎氣丸;若屬腎陰虧虛,則改用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八味丸。

  臨床上溫腎藥物頗多,如肉桂、附子、鹿茸、紫河車、蛤蚧、硫黃、仙茅、仙靈脾、破故紙、巴戟天等。其中附子一味藥藥用較多:①附子配干姜可治陽虛中寒;②附子配蒼、白術,主治脾腎陽氣不足,痰濕內蘊;③附子配麻黃、細辛用於陽虛症狀明顯伴咳喘者;④附子配生地、五味子功擅溫腎納氣,用以短氣不足以息者;⑤附子配龍骨、磁石以引火歸原;⑥附子配黃芩、石膏用治腎陽虛兼痰熱壅肺。

哮喘病辨治綱要是什麼

  3.防治哮喘的特點

  ①保肺竅:哮喘患者要注意預防感冒,及時治療鼻炎、咽炎和皮膚過敏。

  ②通氣道:痰阻氣機,氣道不利,故應及時采取祛痰消炎,宣肺解痰之法。

  ③補脾腎:補益脾腎尤溫腎扶陽治則,對防治哮喘來說,是探本求源之法。

  ④三鍛煉:即經常進行耐寒、體育、呼吸三鍛煉,不斷增強體質,改善肺功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高熱驚厥的注意事項

寶寶發燒,可不是體溫高這麼簡單,它很可能會引發高熱驚厥。高熱驚厥什麼樣?對寶寶有什麼影響呢?  什麼是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是指除顱內感染及其他原有的神經系統疾病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超過38.5℃時的突發性

開塞露的用法 小兒便秘別急著用開塞露

正常情況下,小兒每天應該排便1~2次。孩子喝水少了,蔬菜、水果吃少了,或者肉吃多了都有可能引起便秘。但是,小兒便秘原因很多,家長最好先找出病因,飲食出問題就進行飲食調整、排便鍛煉。如果依然無法改善,最好帶孩子到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