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是由於熱量和/或蛋白質不足而致的慢性營養缺乏症。多見於嬰幼兒期。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營養不良發病率已顯著下降。目前所見營養不良多為嬰兒期喂養方法不當或疾病因素所造成而且程度多較輕。
治療
(一)祛除病因
積極防治原發病,適時矯治各種先天畸形,及晨改進喂養方法等。
(二)飲食療法
補充營養應在原有基礎上逐漸增加食物的質、量和品種,操之過急反使小兒不能碉受,導致相反後果。
1.熱量
供應患兒的熱量不僅要保證生長發育,而且還包括修復過程的需要,因此就在患兒原有熱量基礎上,於1-2周內逐漸增加到6.27~0.711MJ/Kg/d(150~200千卡/Kg/d日)(嬰兒期),水分隨熱量相應增加。但高熱量的攝入只能維持一個短時期,當體重增至接近正常時,應恢復該年齡正常生理所需熱量。重症患兒由於對食物耐受性差,最初熱量一般從0.167~0.251MJ/Kg/d(50~70千上卡/kg/日)基礎熱卡開始。
2.食物品種:
蛋白供應量應較正常為高,食欲和消化功能良好者,可於數日內加至2~4gKg/日,且應補充含必需氨基酸豐富的優質蛋白,蛋白應占總熱量15%以上。植物油較動物油易於消化,應適當供應。並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食品。在乳兒期仍以人乳喂養為宜,如無人乳可予脫脂乳,待消化功能恢復後再給鮮牛奶或奶粉等。原來以澱粉類食品為主食者,應根據消化機能逐步用乳類取代,並較早添加輔食。若患兒不能接受大量食品,可口服水解蛋白,10~20g/次,放入糖水果汁中服下,2~4次/日。
對少數極嚴重患者,或胃腸對食物不耐受者,可短期給予靜脈營養療法,酌情選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劑等療。
(三)支持、剌激療法
1.補充各種消化酶(胰酶、胃蛋白酶等)和多種維生素。
2.酌情少量多次輸血或血漿以及白蛋白制劑,每次25~50毫升,可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症,促進代謝機能的恢復,並提高機體抵抗力。
3.食欲差者,短期應用苯丙酸諾龍,每次0.5~1mg/kg,每周1-2次,療程2-3周,嚴重者靜脈點滴葡萄糖,胰島素,鉀鹽、ATP液,以增加熱量貯存和利用。胰島素2-3U/次,加入25%葡萄糖40~60毫升,靜點,2次/日,注射前需口服10-20%葡萄糖50~100毫升,1-2周為一療程。
4.捏脊、扒拿針剌療法 主穴有四縫、足三裡、內關、三陰交和中脘、脾俞、大腸俞等。
5.血鋅過低者,可用1%硫酸鋅0.5毫升/kg/d開始,逐增加至2毫升/kg/d,連用四周。
![]() |
小兒肥胖飲食治療 要注意食物營養
兒童肥胖的治療與成人不太相同,由於其處在身體發育階段,任何過激的治療方法,對兒童的健康發育成長都會構成不良影響。 就飲食療法來說,必須有家長的參與,並要求家長掌握一些有關方面的知識,如不讓孩子偏食、過食,不給 |
![]() |
你知道嗎?你的孩子很累!
以前寒暑假是孩子最輕松的時候,現在是孩子最疲憊的時候,因為假期參加的補習班、學習班、特長班比開學還要多,於是,假期對於孩子幾乎成了“刑期”。 你知道嗎?你的孩子很累! 更有專家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