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泌尿科 >> 兒童遺尿症 >> 兒童遺尿症基本常識 >> 孩子尿床習慣何時適宜改掉

孩子尿床習慣何時適宜改掉

  尿床是孩子的特權,但這項權利卻有“有效期”。如何能讓他們在“有效期”內學會自己上廁所呢?《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醫院兒科高級醫生崔醫師。

  崔醫師說,嬰幼兒時期,孩子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健全,對尿意的反應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容易發生尿床的現象,而隨著各器官發育的逐漸完善,尿床問題一般都會慢慢消失。只不過,在這期間,家長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鍛煉。

  第一階段(1—1歲半以前),隨天性,想尿就尿

  1歲半以前的寶寶身心發育有限,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所以家長盡量隨孩子天性,讓他們想尿就尿,想拉就拉,不必過於著急訓練孩子上廁所,因為過早訓練可能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使親子間關系變緊張。不過,在寶寶還沒有學會理解排便前,家長看到他們尿濕或排便弄髒褲子,就應有意識地告訴他:“寶寶尿了”、“寶寶大便了”,以培養其理解能力。

  第二階段(1歲半—3歲),進行行為指導

  寶寶長到1歲半以後,一般都能靈活坐、站、行走、蹲、起了,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從生理上看,他們開始能夠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與“放”;從心理上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解去廁所是什麼意思。因此,此時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對寶寶進行上廁所的訓練。

  家長要仔細觀察,發現寶寶在游戲時突然不動了,或在活動中突然用手摸著腹部、出現哭鬧等情況,就說明可能是有了尿意。這時,家長可以把寶寶帶到廁所,指著便盆問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寶寶點頭,家長便可以教孩子脫下褲子,蹲下自己解決。如果寶寶順利完成排便,要給他鼓勵和稱贊;如果寶寶一時沒控制住,弄髒褲子,家長也不要大聲責備,以免讓他們產生挫折感。若是寶寶有了尿意,又一時排不出來,家長可以試著打開水龍頭或口頭發出“噓噓”的聲音,用這種輔助效果幫孩子排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健腦食譜:蓮藕蘋果排骨湯

材料:蘋果、排骨、蓮藕  做法:新鮮的排骨和蓮藕洗淨切成小塊,加冷水、姜、蔥、大料、少量的醋,用高壓鍋煮30~40分鐘,後放入切好的蘋果煲幾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增強免疫力,益智健腦。  適合人群:適合1歲

營養不良會讓寶寶反復感冒

兒科專家稱,經常感冒發燒的孩子,多數是營養不良所致:一是平時喂養不合理,孩子偏食挑食,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虛弱;二是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營養不良。  喂養不當,啥都缺導致營養不良  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又稱&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