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營養食療 >> 中醫巧治小兒疳積

中醫巧治小兒疳積

  小兒疳積,醫學上叫“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患兒面黃肌瘦,精神痿靡,飲食不佳,腹脹,大便拉稀而酸臭異常。常見於1-3歲的兒童。據有關資料表明,雖然衛生條件和經濟條件不斷改善,但由於獨生子女在家長的溺愛中,進食隨意性很大,常因急性消化不良而轉為慢性營養障礙,故小兒疳積症並不少見。中醫在小兒疳積的治療方面有著相當的優勢,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以供參考。

  刮痧療法

  (1)選穴 脾俞、胃俞、中脘、天樞、章門、氣海、足三裡、魚際、四縫。(見圖8-2-1、圖8-2-2、圖8-2-3、圖8-2-4、圖8-2-5、圖8-2-6)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天樞: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章門:在側腹部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緣。

  氣海: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足三裡:膝眼下3寸,胫骨外側一橫指處。

  魚際: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桡側,赤白肉際處。

  四縫:在手掌面,除拇指外,食、中、無名、小指四指中節縫紋的中央。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脅部中脘、章門、天樞、氣海,然後放痧魚際、四縫,最後刮足三裡。

  (4)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脾俞至胃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刮拭腹部正中線,從中脘穴向下刮至氣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再分別刮拭腹部章門、天樞穴,30次,不宜過重,出痧為度。魚際、四縫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後,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裡穴,由上至下,中問不宜停頓,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

  “針四縫”法

  取三稜針在患兒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個指頭的第二節指橫紋中央,經局部消毒後,避開靜脈,迅速點刺,擠出黃豆般大小的淡黃色液體(為關節積液),然後以消毒干棉球壓住針孔,按揉止血。

  對於病情較輕,體質較弱差的患兒,宜采用淺刺、少刺的輕刺激。反之,則應采用深刺、多刺的強刺激。

  “針四縫”治療每周一次,4次為一療程,可適用於1~7歲的患兒。除了疳積外,“針四縫”也有助於小兒骨骼的生長發育,對於兒童矮小症也有不錯的療效。

  捏脊法

  捏脊療法是中醫傳統的兒科治療方法:用食指的拇指從患兒的尾骶骨長強穴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采用推、捏、提、按的綜合方法,向上至頸椎反復操作3次。在推捏過程中,每捏3下,須將皮膚往斜上方提起,如手法得當,可在第2-5腰椎處聽到一種輕微的響聲。推捏完畢,再用拇指在腰部兩側的腎俞穴(雙腰窩離脊中2公分處)點按5-7下。此法宜在晨起前進行,每日1次,連續7天為1療程,一般可在2-5個療程內獲得明顯療效。捏脊法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升降氣機的特殊作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當心不當睡姿容易誘發肺炎疾病

心髒病:心髒代償功能尚好者,可向右側臥。若已出現心衰,可采用半臥位,以減輕呼吸困難,切忌左側臥或俯臥。  腦血栓:動脈硬化若采取側臥位睡姿,勢必加重血流障礙,宜改為仰臥睡姿。  肺部疾患:兩邊肺部都有病的人,最

接種疫苗會產生依賴性嗎?

我國北方地區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間為10—2月份,南方地區一般是10月份到次年的2月。  接種疫苗不會產生依賴性  有的家長擔心給孩子注射流感疫苗不但不可以防病,反而可能對身體不利。  對此,北京東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