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宣傳中,似乎人們不接觸細菌,就會很健康了,特別是對小孩子。實際上,並非環境越干淨,對人就越有好處。對小孩子來說,適當地接觸一些細菌,對於增強其免疫力是有幫助的。
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就在研究中發現,孩子玩泥巴時身上被弄髒,但身體接觸泥裡的大量微生物,可以使孩子的免疫系統“認識”細菌而不會對其過敏。
從事這項研究的英國牛津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心理和兒科部主任約翰?理查說:“人是伴隨著病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長大的,病原體會讓人生病,但它同時也有助於人體自然防御系統健康發展。”
細菌不全是對人有害的
人們往往談細菌、病毒而色變,因為它們會侵害人的肌體,讓人生病,甚至死亡。
其實,細菌也分有益菌和有害菌,就像人體消化道內,就存在不少幫助分解、消化食物的有益菌群,比如雙岐桿菌、乳酸桿菌等。
北醫三院的兒科專家王新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人體內各細菌群落都有一個平衡狀態,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孩子就容易出現腹瀉等症狀。
比如有時孩子患呼吸道疾病,給他吃很多的抗生素,結果連體內一些有益菌也被殺滅了,而那些有害的菌群卻因為沒有天敵而迅速繁殖,或者出現變異,使藥物越來越失去效力,細菌的耐藥物性也越來越強。
![]() |
小孩呼吸道異物的急救措施
喉部、氣管或支氣管內誤吸入異物,統稱為呼吸道異物。以3歲左右的兒童最為多見。發生呼吸道異物的主要原因是小孩的咳嗽反射較弱,加之玩耍嬉戲時口內含有異物或進食時大聲叫喊、哭鬧將食物嗆入呼吸道。吸入的種類較多,以蠶豆 |
![]() |
兒童孤獨症的藥物治療方案
近年來,我國有關文獻報道兒童孤獨症(又稱自閉症)病例逐漸增多,引起社會的觀注。兒童孤獨症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的心理發育障礙。通常起病於36個月以內,基本特征為嚴重孤獨對人缺乏情感反應,交往障礙,與他人無眼對視,與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