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音辨調能力的發展
出生後的第一周,嬰兒聽到一個輕柔的聲音會停止他的嚷嚷發聲;出生後兩周的嬰兒,能把語音從其他聲音中區別出來;2~3個月的嬰兒對人的聲音會作出凝視、微笑或停止哭叫的反應;4個月左右的嬰兒能分辨憤怒和友好的聲音,也能分辨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聲音。如果嬰兒聽到聲音時不作出上述反應,可能是聽力受到了損傷,應引起成人的關注並及時請教專家。
除了對聲音的敏感外,嬰兒對聲調也非常敏感,大約出生後7周,就能辨別升調和降調,這說明孩子在辨別詞的意義之前就學會辨別聲音裡的音調模式,成人如果用同樣的聲調發出不同的詞,孩子會做出相同的反應。嬰兒對詞的重音也很敏感,國外心理語言學的研究發現,1~3歲兒童在自發言語中很少把重音念錯。這一情況表明,語音的感知順序與語音產生中先學會語音的聲調和句子的聲音模式,後發展有意義的詞音的順序完全一致。
(二)區別語音系列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來自國外,卡裡科給1~3歲的兒童呈現兩個玩具人,每一個玩具人都有一個無意義音節的名字,如一個叫bok,一個叫pok,兩個詞的唯一區別是第一個輔音的清濁聲。當兒童知道它們的名字之後,成人發出指令叫兒童完成,如將帽子戴在bok頭上,或者把pok放在車上,如果兒童選擇正確的物體達到一定的次數,就認為已經能夠區別b和p。卡裡科發現,孩子要到2歲才能掌握濁音b、d……和清音p、t……之間的區別,而差別較大的無意義音節,如bok和pok,較小的兒童就能區別。
兒童學會辨別不同的因素之後,接著就要學習什麼因素系列是詞,什麼不是詞。在某些民族的語言裡,在音節、詞、甚至詞與詞之間只允許有某些組合或系列。能識別詞與非詞,是對語音結構規則的感知問題,研究表明,學英語的4歲兒童才能具有這種能力。
(三)詞的語音表象的建立
兒童的語音記憶表象主要是按成人的發音形式來儲存的。一些研究發現,兒童能夠識別他們自己還不能發音的詞,例如一個兒童把他的玩具充氣塑料魚叫做fis(正確的發音是fish),這時成人模仿兒童的發音問:"這是你的fis?""不"兒童答道:"我的fis",兒童一直企圖糾正成人對他發音的模仿,直到成人說:"那是你的fish ?"兒童說"是",但又說"我的fis。伯科和布朗稱其為"fis現象"。這說明兒童雖然在發音上還不能區別,但能知覺到成人發音和自己發音時的區別,多德做過一個實驗,叫3歲兒童辨別自己發出的和陌生人發出的相同的詞音,結果發現,兒童在辨認自己的發音時錯誤更多,當他們聽到自己對一個詞的錯誤發音時不能正確地加以識別。因此研究者認為,兒童儲存自己異常發音時所用的方式和儲存成人發音所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上述情況表明,兒童的語音聽覺表象與語音的動覺表象之間並不是馬上就能吻合的,需要不斷實踐和調整。這期間,成人的語音模式是非常重要。
上述情況還表明,兒童在學會說話前很有順序地進行了語音的准備,說明語音發展的內在動機和內部程序,成人必須掌握這一程序,根據兒童自身的發展規律引導他們發展,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去做違反規律的事情,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
![]() |
寶寶過重?要適當沒收“有害”零食
暑期兒童過度吃零食:真麻煩 孩子零食吃多了,要麼是肥胖,要麼就營養失衡。 大多數肥胖兒童都喜歡吃油炸、快餐食品、餅干等,喜歡喝含糖飲料,蔬菜水果吃得少。過度肥胖兒童容易患上孤獨自卑等心理疾病,還易性早熟。同 |
![]() |
緩解小兒便秘四種食物
小兒便秘這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一定要早日的治療,對於沒有患上小兒便秘的人來說,要注意好疾病的預防工作,避免疾病發生在身邊,給自己增添煩惱,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緩解小兒便秘的四種食物。 一:潤腸食品 吃奶的嬰兒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