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專家指出:愛笑的寶寶多聰明。他們觀察到,聰明孩子對外界事物發笑的年齡比一般兒童要早,發笑的次數也更多。
孩子發笑的發育規律
人的微笑決不只是簡單的面部肌肉動作,而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與精神高度結合的結果。我們知道,胎兒一臨盆就要啼哭,說明哭是與生俱來的,而笑卻是在以後的日子裡逐漸發展起來的,離不開後天因素的促進與激發。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出生後2周左右出現,當寶寶處於清醒狀態,且吃飽喝足,並換了干淨尿布後,我們會看到他的嘴角有時會上翹,臉部安詳,這就是嬰兒在微笑。這種微笑是由嬰兒本身的生理與心理狀態產生的,並非源自外部的刺激,故稱為自發性微笑。
第二個階段大約在出生3個星期後,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或者看到媽媽的臉,即可露出笑容,謂之誘發性微笑。到一個半月左右,這種笑容更為頻繁與明顯,不僅嘴部,整個面部都會綻放出人見人愛的笑容。此階段的最大特點是只要父母逗引,就可發笑,被稱為“天真快樂反應”。這種反應的出現,是嬰兒與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心理發育上是一個飛躍,對腦發育當然也是一種有益的激發,因而被科學家譽為“一縷智慧的曙光”。
第三個階段是在出生3個月以後,這時的寶寶越來越討人喜歡,他睜大眼睛觀察周圍,特別注意人們的臉,且會清楚而明確地展示他的笑容,此時叫做社會性微笑。只要他高興,不管面對哪一個人,他都會慷慨地奉獻出笑容。不過這個時間段不會持續太久,當他5、6個月時,只有看到他所熟悉的人特別是媽媽才會發笑。表明他的大腦發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已經具備初步的識別能力了。
從寶寶微笑的發育過程,我們至少獲得了兩點啟示:一是寶寶微笑的發育過程與腦發育成正比關系,微笑的發展標志著智力的發展;二是讓寶寶笑可以促進腦的發育,日後孩子的智商會更高。
怎樣讓寶寶多笑
自發性微笑階段
此階段寶寶的微笑是生理性的,只要生理條件得到滿足,寶寶就會笑。故此階段當以合理的喂養、良好的護理為重點措施,讓寶寶吃好喝好睡好。另外,媽媽在細心照料孩子的同時,再給予各種積極的情緒與表情,用眼神、笑容、聲音來與寶寶交流,逐漸形成獨特的母子互動關系。這樣既可使寶寶更多地產生自發性微笑,又可促進嬰兒向笑的第二階段發展。
誘發性微笑階段
此階段最重要的是要及時對寶寶的微笑作出應答,並采用各種方法誘導寶寶。這時寶寶最感興趣的是人臉,故多接觸人甚至人臉圖案,寶寶都會“笑在眉頭喜在心”。此外,移動的玩具、飄動的窗簾等也會引起寶寶的微笑。當然,媽媽的笑臉是其他任何物體都不能取代的,若能拋開一切雜事與煩惱,作一個快樂的“全職媽媽”,專注於嬰兒,則是嬰兒的大幸!
社會性微笑階段 此時,讓寶寶多與周圍的人“見面”,讓周圍的人多逗逗他,他會向人們奉獻更多的笑臉。當然,父母親特別是媽媽仍然是“主角”,多和寶寶說話,多哼唱些歌曲,多摟抱他,多與他一起玩,他不僅會多笑,而且還會高興地笑出聲來。
謝絕不科學的逗笑方式
需要強調一點,逗寶寶笑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把握好時機、強度與方法,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逗孩子笑的,如進食時逗笑容易導致食物誤入氣管引發嗆咳甚至窒息,晚睡前逗笑可能誘發孩子失眠或者夜哭。另外,逗笑要適度,過度大笑可能使嬰幼兒發生瞬間窒息、缺氧、暫時性腦貧血而損傷大腦,或者引起下颌關節脫臼。
至於逗笑方法更有講究,一些粗野方式必須杜絕:如用手擰寶寶臉蛋或使勁吻壓寶寶的腮部,可擠傷腮腺和腮腺管,造成流涎、口腔粘膜炎和腮腺炎;高拋嬰兒可使寶寶頭部受到震動,甚至引起驚厥或者腦震蕩;“坐飛機”可能弄傷寶寶的腦神經;抓住雙手飛快地轉圈,容易造成“牽拉肘”;捏摸男孩子的生殖器,可能使他養成手淫的不良習慣等。
![]() |
4.2自閉症日:專家提醒兒童自閉症13個跡象需警惕
中心治療師陳燕介紹,其實有的自閉症患兒在某些方面更有天賦。“我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陽陽對漢字有比其他小朋友更高的天賦,他在3歲多的時候已經能夠認識三千個漢字。有些自閉症兒童確實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 |
![]() |
孩子腹瀉要怎樣護理?
那麼媽媽在家都需要注意些什麼護理呢? 注重細節,當心感染 細節是能否讓病情得到控制的關鍵,因為一旦發生感染等多種情況,寶寶就可能引發多種並發症。護理患兒前後,家長都要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兒每次大便後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