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1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意外傷害,而這些傷害事故的43%發生在家裡。意外傷害已成為我國0~14歲兒童第一大健康“殺手”,超過了因傳染病、營養性疾病和孩子惡性腫瘤所造成的死亡率。身為父母,如何在急救車到來前對孩子進行正確處理,將直接決定孩子的安危。
燒傷燙傷——預防感染
兒童燙傷的原因多為熱開水燙傷,還可能由熱油、蒸汽、火焰等引起,而後者的燙傷更為嚴重。
一旦孩子燙傷,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1.立即用冷開水沖洗10~15分鐘,可有效止痛,燙傷部位如有污染可用肥皂水沖洗干淨。
2.在冷水中小心脫去孩子的衣物,但如果衣服已黏在傷處,可用醫用酒精消毒過的剪刀沿著皮膚周圍剪開,千萬不要硬扯。
3.將燙傷部位浸泡在潔淨的冷水中,持續半個小時以上。
4.用清潔紗布暫時蓋住傷口,防止污染,不要用紙灰、舊衣服、棉花等包裹,也不要亂塗藥膏造成傷口污染。
5.當皮膚上出現水泡時,父母千萬不要挑破水泡,應在局部用清潔紗布蓋住傷口後,立即送往醫院。
醫生提醒:1.燙傷最大的並發症是感染,因此減少傷口污染是重中之重。2.如果孩子身上仍然著火燃燒,應立刻用衣物撲滅火苗,或是要孩子就地打滾,使火熄滅。
摔傷骨折——正確固定
骨折是兒童容易發生的一類意外損傷,尤其在5~10歲的孩子中更常見。由於骨折具有發病突然、損傷嚴重的特點,往往可致父母驚慌失措,在送往醫院途中護送不當而加重損傷。
如果懷疑孩子骨折,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1.止血。用干淨毛巾或手帕包扎,若大出血不止,可在肢體損傷處的上部綁扎止血,但每隔一小時要將帶子完全放松3~5分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
2.固定。將雨傘、書、樹枝、筷子放置於患肢上下兩端,並用綁帶固定,切不可旋轉彎曲肢體或者盲目復位。若一時無固定物,可將上肢固定在胸部,雙下肢綁扎在一起,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
醫生提醒:並不是看到有創傷出血才考慮有骨折,當孩子受傷的身體部位停止活動,皮膚腫脹,有異常的折角、隆起、青紫、瘀血,一旦觸摸就劇烈哭鬧、表情異常痛苦,不能抬臂或不能站立時,父母應提高警惕,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高熱驚厥——防止咬傷
6個月至5歲的兒童在感冒初期,當體溫驟升到38.5℃~39℃時,有3%~4%的孩子會發生高熱驚厥。其症狀包括:喪失知覺、身體僵硬、呼吸暫停,甚至大小便失禁。
在送到醫院之前,父母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鎮靜,防止孩子從高處摔下。長牙後的孩子要用紗布或手帕裹在筷子上,塞在孩子上下牙齒之間,以防咬傷舌頭。當孩子咬牙過緊時不要從門牙處硬塞,可以從側面進入。
2.保持呼吸道通暢,解開衣領,頭部偏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吸入肺內,引起吸入性肺炎。
3.退熱降溫,讓孩子躺在陰涼通風處,用冷毛巾或冰塊放在頭部,以保護神經細胞免受損害。
醫生提醒:高熱驚厥在3歲前容易反復發作,因此有過高熱驚厥的孩子一旦發熱,要盡快退熱。家裡最好常年備用某些退熱藥劑,以備急需時用。
誤服藥物——立即催吐
由於對家中常備藥物及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品管理不善,往往會導致孩子把它們當作糖果或飲料服用而中毒。
父母可進行如下處理:
1.立即催吐。兩歲以下的孩子,可讓其俯臥在父母腿上,用手深入嬰兒的口內,刺激咽部使其嘔吐。兩歲以上的孩子,可先讓其飲下整杯清水,然後刺激咽部使其嘔吐。催吐必須及早進行,若超過三個小時,催吐也就失去了意義。
2.已經昏迷和誤服汽油、煤油等的孩子不能進行催吐,以防發生窒息。
3.將裝藥品或毒物的瓶子及嘔吐物,一同帶往醫院檢查。
![]() |
超級實用貼,腹瀉寶寶飲食禁忌!
導致新生兒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全,功能不健全,胃液酸度偏低,抗感染能力低,對食物的耐受力差,冷熱不均、進食不當及發熱感冒等都會引起腹瀉。另一方面,剛出生的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期,所需的 |
![]() |
小心季節原因導致肺炎
小兒肺炎病因:小心季節因素致肺炎 在我國,小兒肺炎造成死亡的75%發生在3歲以下嬰幼兒,85%發生在農村和邊緣地區。作為家長既要重視小兒肺炎,但也不必過分緊張,如果我們能早期識別肺炎,使患兒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