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血液科 >> 小兒缺鐵性貧血 >> 小兒缺鐵性貧血治療 >>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捏積療法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捏積療法

    鐵的缺乏影響兒童身體、影響發育,對智力影響也很大,造成小兒缺鐵性貧血。

    馮氏捏積療法主要是從患兒尾椎下開始,術者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後沿著督脈自下而上,推、捏、捻、放、提,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循環,方便易行。年齡0.5歲~12歲的小兒,屬於西醫缺鐵性貧血中醫脾胃虛弱證型者。

    一、操作前的准備

    捏積術應在早晨小兒空腹時進行,如果在進食後施術,容易因哭鬧而發生嘔吐現象。操作時室內溫度要求適中,如果室溫過高,患兒容易出汗,影響術者的操作,室溫過低,因患兒需脫衣服暴露脊背,容易受涼而發生感冒。

    操作時應避開室內的桌邊、床角,以防患兒由於哭鬧、掙脫而發生撞傷。操作者應對患兒態度和藹,爭取患兒的合作。冬天操作時,操作者的雙手不易過涼,避免小兒由於寒冷刺激而發生驚恐哭鬧。操作前將患兒腰帶松解,暴露出整個脊背,體位要求自然、舒適。

    二、詳細操作步驟

    將馮氏捏積療法的捏積術的推、捏、捻、放、提、揉、按等七種手法介紹如下。

    推法:用雙手食指的第2、3節的背側緊貼著患兒施術部位的皮膚自下而上均勻而快速地向前推。運用時應注意,術者雙側食指在向前推動的瞬間,力量不可過猛,如果力量過猛,容易出現滑脫,或劃傷患兒的皮膚。

    捏法:在推法的基礎上,雙側拇指與食指合作,將患兒施術部位的皮膚捏拿起來。捏拿小兒皮膚的高度,嬰幼兒應以1厘米左右為宜,學齡兒童應以1.5厘米左右為宜,年長兒應以2厘米左右為宜。運用時應注意術者捏拿皮膚的面積及力量都要適中,捏拿面積過大,力量過重,影響施術的速度,患兒也會感到過度的疼痛;捏拿面積過小,力量過輕,患兒的皮膚容易松脫,且刺激性小,影響療效。

    捻法:在捏拿著患兒施術部位皮膚的基礎上,拇指與食指合作,向前捻動患兒的皮膚,移動施術的部位,左右兩手交替進行,如果手法娴熟,看上去就像海邊的波濤向前滾動。運用時應注意醫者左右兩手配合要協調,向前捻動時不要偏離督脈,捻動的力量要始終均勻適中,中途不能停頓,也不要松脫,要從督脈的長強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

    揉法和按法:術者在捏拿小兒脊背結束後,用雙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兒腰部的腎俞穴處,在原處揉動的動作中,又用拇指適當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壓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這兩個手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的是拇指向下按壓的力量不可過強,力量過強,患兒會感到異常疼痛。

    放法:是上述推、捏、捻3個手法的綜合動作後,隨著捏拿部位的向前推進,皮膚自然恢復到原狀的一種必然結果。這個動作的瞬間掌握得當,就可以使整個推拿過程出現明顯的節奏感。

    提法:從捏拿患兒脊背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在患兒督脈兩旁的髒腑俞穴處,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合作分別將髒腑俞穴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礎上,向後上方用力牽拉一下。目的是通過這個手法,加強對某些背部髒腑俞穴的刺激,用以調整小兒髒腑的功能。運用時應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異。

    一般來講,年齡大、體質強的可重一點;年齡小、體質弱的可輕一點。其力量應以小兒能耐受為宜。這個手法如果運用得當,在重提的過程中可發出清脆的聲響。針對脾胃虛弱證,選用了重提脾俞、胃俞用以健脾助納、提高小兒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時輔以重提腎俞、大椎穴,鼓動全身陽氣,推動氣血的運行。

    No
  1. 下一頁:
影響寶寶發育的罪魁禍手是什麼?

一、枕著手睡  有不少寶寶會喜歡枕著自己的小手睡覺。睡覺時將手枕在頭下,或者覺得這樣比較有安全感,但是這個睡姿不僅影響血液循環,還會導致胳膊麻木酸痛,起床後會讓寶寶覺得疲累等,有時還會使腹內壓力升高,久而久之還

戀母心理:媽媽不願放手

這幾天,玉的心理一直七上八下的,不知何去何從。最近她在單位升了職,遇到了在職場上發展的大好機會,這本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是新職務需要經常出差,而兒子的反應讓她內心非常糾結。  上個月,她升職後第一次去外地出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