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兒童缺鐵性貧血

  編者按:近日,江蘇省疾控中心發布了省內學生營養調查情況報告。調查顯示,我省學生營養狀況總體良好,但存在的營養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貧血、肥胖及不良的飲食習慣等,其中中小學生的貧血問題尤為嚴重,貧血的患病率為20%左右,與2002年相比呈上升趨勢。其中,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約占90%以上。

  值此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本刊疾病防治欄目特別推出“兒童缺鐵性貧血”專題,與您共同關注孩子們的貧血問題,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缺鐵性貧血是兒童的常見病。在生長發育最旺盛的嬰兒時期,如果體內儲存的鐵被用盡而飲食中鐵的含量不夠,消化道對鐵的吸收不足以補充血容量和紅細胞的增加,即可發生貧血。

  病因病理

  小兒患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多種多樣:一種是孩子生長發育太快,血容量的增加也快,需要制造更多的紅細胞,對鐵的需要量也相對比成人多,因此供應不足就容易缺鐵,尤其是在3歲以內生長發育很快的階段更是如此。另一種是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攝入鐵的量不夠也是小兒患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這又可分為多種情況:

  1、嬰兒期喂養不當。對嬰兒而言,人奶、牛奶的含鐵量都很少,如果單純吃奶或奶加米羹而沒有在3~4個月開始加果汁、蛋黃、啐菜,5~6個月開始吃稀飯、面條,9~10個月加肉末、豬肝醬等,就很容易缺鐵。小孩越胖,就越容易缺鐵。

  2、幼兒偏食或食物配搭不當。因牛奶和雞蛋的含鐵量或吸收量並不高,如果孩子單吃牛奶和雞蛋,而不兼吃蔬菜、豬肝、瘦肉等,也會引起缺鐵。還有在飲食方面如果孩子很少吃肉或偏愛吃肥肉,喜歡吃零食而正餐吃得很少的孩子,也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3、經常飲茶、喝咖啡、大量喝可樂、吃巧克力的孩子會妨礙鐵在胃腸道的吸收,也容易缺鐵而引起貧血。再一種原因是孩子經常腹瀉或患有其它胃腸道疾病,必然會影響鐵的攝入,也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最後一種原因是孩子經常出現流鼻血、痔瘡出血或有潰瘍病、腸息肉、鉤蟲病等容易引起隱性失血的疾病,都易引起鐵流失過多而產生貧血。

  臨床表現

  缺鐵性貧血多數起病緩慢,常見於4個月以上的嬰兒、兒童及15~30歲生育期女性。臨床表現包括:貧血本身引起的症狀;組織中含鐵蛋白質酶的缺乏引起細胞功能紊亂而產生的症狀和體征;引起缺鐵的原發病的臨床表現及其並發症。

  貧血本身的表現 貧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皮膚和粘膜顏色蒼白,疲乏無力,頭暈耳鳴,眼花,記憶力減退,嚴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脹、腹瀉等,即所謂貧血的一般症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冬季的寶寶更容易便秘

冬季天氣干燥,容易使寶寶發生便秘的情況。具體症狀為:兩天以上沒排便,大便干燥、發硬、排便困難,甚至會引起肛門出血。  一般,寶寶的便秘與喂養方式不當、腸胃功能紊亂有關,這時就需要媽媽們注意為寶寶調理胃腸功能了。

寶寶牙齒外傷的急救方法

通患兒的年齡,乳牙替換的時間和恆牙發育狀況等因素,應給予不同的處理。牙外傷包括急性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有牙周膜損傷、牙脫位、牙體硬組織損傷和牙折。慢性損傷有牙磨損、磨牙症、楔狀缺損、酸蝕症、牙隱裂等。牙急性損傷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