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最新調查研究表明:缺鐵性貧血在我國兒童的比率非常高,是一種常被家長疏忽了的常見病。 1歲以下嬰兒患病率為 22-31%;1- 3歲幼兒為 14- 29%;3- 6歲學齡前兒童為 7- 26%。即使在發達的歐美國家兒童的患病率也達到5%左右。但由於在患病初期以及輕度貧血時(現在大多數患兒都是輕度),從外觀和行為表現上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因此而易被家長忽略。經常是在做體檢化驗或是貧血程度較重時才被發現,然而缺鐵性貧血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長期貧血的孩子會個子矮小、體力差,智力和情緒也會受影響,因此專家提醒家長們要充分給予關注。 6歲以下兒童每 100毫升血液中血色素的含量應為11克,低於11克者為貧血。
缺鐵不僅僅引起貧血
缺鐵會導致貧血已是眾所周知了,然而對貧血以外的一些表現卻並不十分了解。患兒起病大多緩慢,常常在嬰兒6個月以後開始發病。最初小嬰兒僅是
面色顯得蒼白;而大一點的孩子在活動時易感累,身體沒勁。病情繼續發展就會出現孩子不活潑、不愛玩,為一點小事哭鬧不止,常和小朋友發生沖突的情況,很多孩子在做事情時注意力不能集中,反應較慢及記憶力減退,同時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及腹瀉症狀。
當出現中重度貧血時,面色蒼白會更明顯,口唇和眼結膜、指甲、手掌缺乏血色;患兒因免疫力的下降而常常感染細菌和病毒;有些孩子表現出“異食癖”即吃土塊、牆皮等不能吃的東西,指甲變得薄而脆,中間凹陷似小勺,更為嚴重的出現心髒擴大及肝脾腫大。
專家提示:
現在城市中主要以輕度貧血為主,中重度貧血已經非常少見。
寶寶為什麼會缺鐵?
1.媽媽在孕期,尤其是後3個月鐵的攝入量不夠,或是因早產以及分娩時產科醫生斷臍帶過早而導致嬰兒在出生後身體內鐵貯備不多。
2.嬰兒4個月後未能及時添加合鐵的離乳食品,足月分娩的嬰兒在4個月以後,體內貯存的鐵已基本用完。
3.因家長對營養知識不太了解而使平日膳食缺乏含鐵食物,或因孩子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引起。
4.孩子患有慢性疾病,如有寄生蟲、鼻衄等造成長期少量失血。
怎樣給寶寶補鐵?
1.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
嬰兒出生後盡可能母乳喂養,因母乳較其他乳類合鐵多,腸道吸收率高,所以嬰兒在4個月前不會發生貧血。人工喂養的嬰兒應吃鐵強化配方奶,如果是鮮牛奶須煮沸後再喂。
4個月後隨著嬰兒長大,需鐵量增加,僅靠母乳中的鐵已不能滿足嬰兒的生長發育,應及時按月齡添加含鐵多的離乳食品,先從桔子汁、菜水、蛋黃開始,以後逐漸添加新鮮菜泥、肝泥、肉泥及鐵強化食品(如強化米粉、奶粉、面粉);當孩子能吃正常膳食時可將食譜擴大,增加黑木耳、紫菜、大豆及其制品、芝麻,多吃新鮮尤其是深色蔬菜和水果。
![]() |
2歲寶寶胃出血!竟是喂食惹的禍?!
驚訝:2歲寶寶得了胃潰瘍半夜吐血 24日凌晨2點多,浙江省金華市中心醫院兒科急診主任吳綠仙正在值班。一對夫妻抱著個小女孩沖了進來,後面還跟著個老太太。“醫生,快看看,孩子居然吐血了。” |
![]() |
父母注意了 寶寶腹瀉小心是輪狀病毒性腸炎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白露節氣過後,晝夜溫差變大,標志著秋天正式到來。而在這個季節,寶寶“秋季腹瀉”也來勢凶猛,這種腹瀉常見的病因是感染了輪狀病毒,6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