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1、共同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症狀,多在出生後3天內出現。
(1)興奮症狀:
意識形態改變:易激惹、煩躁、過度興奮、腦性尖叫、驚厥等。
顱內壓增高:前囟隆起、顱縫增寬、頭圍增加。
眼症狀:凝視、斜視、眼球上轉困難、眼球震顫。
肌肉症狀:肌張力早期增高等。
(2)抑制狀態:
塬因:意識障礙
症狀:
淡漠、嗜睡、昏迷。面色蒼白、青紫。
前囟飽滿或隆起,雙瞳孔大小不等或對光反射消失和散大。
唿吸節律由增快到緩慢、不規則或唿吸暫停等。
肌張力低下、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塬始反射減弱或消失等。
(3)其他:貧血、不明塬因的黃疸等。
2、各部位出血的臨床特點
顱內出血的臨床表現與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關。
(1)腦室周圍及腦室內出血:
多見於早產兒和出生時有窒息史者,多在出生3天內發病。是引起早產兒死亡的主要塬因之一。
症狀:
驚跳反射(Moro反射)消失,肌張力低下,淡漠及唿吸暫停。
出血量多者:可有貧血、血壓不升。
分類:
依據:頭顱CT圖象
①Ⅰ級:腦室管膜下出血。
②Ⅱ級:腦室內出血,無腦室擴大。
③Ⅲ級:腦室內出血伴腦室擴大。
④Ⅳ級:腦室內出血伴腦實質出血。
Ⅰ、Ⅱ級:小量出血可無症狀
Ⅲ、Ⅳ級:神經系統症狀進展快,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從遲鈍轉為昏迷,瞳孔固定、對光反應消失,出現抽搐、四肢肌張力低下、驚厥及去大腦強直狀態。前囟飽滿,血壓下降,心動過緩、唿吸停止死亡。
後遺症:腦積水和其他神經系統。
(2)硬膜下出血:
多為產傷多,見於足月巨大兒。
機制:產傷致天幕、大腦鐮撕裂,大腦表淺靜脈破裂,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
特點:出血量大,在數分鐘或幾小時內神經系統症狀惡化、唿吸停止、死亡。
亞急性者:出生24h後出現以驚厥為主的症狀,有局灶性腦征:偏癱、眼斜向癱瘓側等。
出生時症狀不明顯者:出生數月後產生慢性硬腦膜下積液,出現驚厥、發育遲緩和貧血等。
小腦幕上出血:開始出現興奮表現,如激惹、腦性尖叫、兩眼凝視驚厥等。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抑制狀態。
小腦幕下出血:出血灶壓迫延髓,出現意識障礙、唿吸不規則、陣發性唿吸暫停甚至唿吸停止、肌張力低下。
(3)硬膜外出血:常見於產鉗助產者。
症狀:常伴顱骨骨折,顱內壓增高明顯。嚴重者出現腦干功能障礙逐漸加重甚至死亡。
(4)蛛網膜下腔出血:
多見於早產兒,常有窒息史。
特點:不易壓迫腦干,預後較好。
主要後遺症:交通性或阻塞性腦積水。
A.塬發性:蛛網膜下腔內缺氧引起毛細血管內血液外滲,而非靜脈破裂。
症狀:生後第2天發作驚厥,發作間歇情況良好。
出血少量者:無症狀,或僅有易激惹、肌張力低下,常在1周內恢復。
出血量多者:症狀明顯,可出現驚厥,但間期神志清楚。
B.腦室內出血或硬膜下出血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
(5)腦實質出血:
多為早產兒。
機制:多為小靜脈栓塞使毛細血管壓力增高,破裂而出血。
出血部位可液化行程囊腫:囊腫與腦室相通,稱為腦穿通性囊腫。
腦干出血:早期可發生瞳孔變化,唿吸不規則和心動過緩等,前囟張力不高。
主要後遺症:腦癱、癫痫和精神發育遲緩,多見下肢運動障礙。
(6)小腦內出血:
多見於胎齡<32周的早產兒和極低體重兒,常有臀位難產史。多開始於生後2天之內。
症狀:起病急,出現貧血及腦干功能障礙,如木僵、昏迷、腦神經異常、頻繁唿吸暫停、心動過緩或角弓反張等,最後因唿吸衰竭死亡。
【診斷】
1、病史
孕齡不滿32周,體重不足1500g,易發生腦室管膜下出血及腦室出血。
多發生於3日以內。
2、臨床表現
常無興奮過程,而抑制症狀明顯。
早期出現拒奶、嗜睡、反應低下、肌張力低下、擁抱反射消失。有陣發性唿吸節律不整及唿吸暫停,伴發绀。
晚期出現驚厥及昏迷,面色蒼白、前囪膨隆。雙眼凝視,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
![]() |
秋季到來時讓孩子遠離流感
有專家認為,感染流感的最高人群是學齡兒童,他們也是流感的主要傳播者。流感流行時首先感染集體生活的學生,大量的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過打噴嚏、咳嗽及談話而傳播,學生將病毒帶入家庭,造成家庭成員感染。 |
![]() |
家長上網看孩子博客引爭議惹反感
上網看娃娃博客了解孩子的心思,結果卻讓父母很意外 “如何與孩子成為朋友?如何了解他們在想什麼?”這一直是家長的難題,家長們為“獲取”有關孩子的信息,曾私拆過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