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腹瀉 >> 關於腹瀉 >> 寶寶腹瀉需要去醫院嗎

寶寶腹瀉需要去醫院嗎

      腹瀉並不全是壞事

  腹瀉並不全是壞事,腹瀉是人體為了抵御感染而產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當人體消化系統進入細菌或病毒時,機體通過腹瀉的辦法把它們排洩出去。

  Q:夏季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A:夏季出現的腹瀉與人們常說的秋季腹瀉不太一樣(秋季腹瀉專指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夏季出現的腹瀉,很多時候是因為寶寶吃了髒東西,細菌感染情況更多見。此外,病毒感染、飲食不當(如暴飲暴食)也會引起腹瀉。

  Q:寶貝腹瀉時媽媽應該觀察什麼?

  A:你需要觀察寶寶是否有脫水現象:如寶寶哭時淚少,或無淚,合並尿少,說明脫水很嚴重,要立即給寶寶補液。

  如果寶寶不吐,可以給他喂口服補液鹽,或臨時喂點淡糖鹽水。嘔吐很嚴重的話,需要立即送寶寶去醫院輸液。

  同時,注意寶寶是否有發熱現象,如溫度超過38.5℃以上,要適當選擇退熱藥。

  Q:腹瀉的時候要禁食嗎?

  A:有人說腹瀉時需要禁食,這樣腸道可以得到適當休息,這種說法不能算錯,但是小寶寶不能耐受饑餓,否則可能加重脫水症狀

  所以,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寶寶腹瀉,請繼續喂奶。如果牛奶喂養的寶寶腹瀉,可以將奶沖稀釋點或換成無乳糖奶粉(腹瀉奶粉)過渡一下。大點的寶寶,則建議停止牛奶和肉蛋等食物,吃點稀飯或面條就可以了。總之,不需要饑餓療法。

  Q:寶貝腹瀉了,該怎麼用藥?

  A:胃黏膜保護藥是首選:無論是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腹瀉,先用些胃黏膜保護藥,如思密達,這種藥物不但對消化道黏膜具有極強的覆蓋能力,還能吸附病原體。但因沒有殺菌作用,所以不能代替抗生素。

  口服補液鹽:腹瀉最怕的是脫水,只要及時給寶寶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許多時候是可以不需要輸液的。

  微生態制劑:腹瀉急性期不建議口服。該類藥多用於口服抗生素後導致的腹瀉,或慢性腹瀉,這類藥的原理是補充人體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群過度繁殖,調整體內的微生態失衡。

  止瀉藥不要用:這類藥副作用較多,藥典上規定2歲以下寶寶禁用。

  抗生素:對於明確的細菌感染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Q:腹瀉時怎樣搜集大便?

  A:首先觀察大便性狀和次數:看大便是什麼樣子的很重要,如果是糊狀或大便裡有不消化的奶瓣兒,量不大,不是水樣變,也不是黏液膿血便,可以暫時不用處理,先觀察一下。如果是水樣變、每次量很多或肉眼看見黏液或血絲,應立即去醫院化驗大便。

  收集大便:把大便收集到干淨塑料袋裡,半小時內送就近醫院化驗。注意大便裡不要混入尿液,不要從地上或尿布上搜集大便,最好讓寶寶拉在塑料袋上,取樣的大便不需要太多最好挑看上去有黏液或血絲的地方。如第一次化驗正常,不要相信一次的化驗結果,可以再送一兩次看看。

  Q:什麼狀況下應該送寶寶去醫院?

  A:如果初步判斷寶寶腹瀉症狀不重,寶寶精神好,沒有脫水症狀,能吃能玩,可以暫時不用去醫院。但出現以下情況要立即去醫院:

  ·嚴重的嘔吐,不能進食。

  ·陣發性哭鬧,尿少,嘔吐等精神很差,面色改變。

  ·嚴重腹瀉,每次量多或次數很多,送寶寶去醫院時要及時把大便搜集帶到醫院。

  ·小於1歲的寶寶。

  ·有明顯的黏液便或膿血便。

  專家提醒:俗話說:一日吃傷,十日喝湯。寶寶腹瀉恢復需要時間,你不能過分急躁。建議大孩子,最好在家吃藥多觀察兩天。如果寶寶仍然腹瀉、精神差或伴有腹痛,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不建議在家中長時間觀察,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怎樣減少預防接種後反應

  大多數疫苗接種

衡量孩子健康發育的標准

孩子發育得好不好是有標准的。做父母的對寶寶的發育指標應有知曉,要注意經常用這些指標衡量一下孩子的發育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早糾正。  身高:身高的增長規律是年齡越小長得越快。我國足月新生兒出生身長一般為50厘米,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