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50%。全世界每年死於腹瀉的兒童高達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見病、多發病。
小兒腹瀉的護理
調整飲食:輕型腹瀉只需停止輔助食品、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脂肪類食物。繼續母乳喂養,可酌情減少哺乳次數和時間,可服“口服補液”,或者選用專門腹瀉奶粉代替母乳如雀巢的al110等,待寶寶腹瀉症狀減輕,則與母乳混合喂養,慢慢過渡到母乳。重型腹瀉則需暫時禁食6-12小時。禁食期間給予靜脈輸液,待腹瀉、嘔吐好轉後,再服“口服補液”,並逐步恢復母乳喂養。人工喂養嬰兒可先喂米湯,稀釋牛奶(一份牛奶加兩份水或米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待停止腹瀉後再恢復輔助食品,由一種到多種,先流質後半流質,再喂固體食物。
糾正脫水:腹瀉時上吐下瀉,大便次數多,嚴重脫水時皮膚彈性減退(一般可查看寶寶肚皮處的皮膚),尿少或無尿。此時要立即補充市售“口服補液”,一包可沖500毫升水(不必煮沸),每次只能一匙一匙喂服,少量多次,這樣才能使胃內易於吸收,減少嘔吐和脫水,不要一下子全服下。嚴重脫水者要立即送醫院進行靜脈輸液。
加強護理:注意嬰幼兒腹瀉腹部保暖,以免腹部受涼,腸蠕動加快,腹瀉加重。患兒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塗些甘油、護膚脂或爽身粉,並及時更換尿布,以免皮膚受糞便浸蝕和潮濕尿布磨擦而破潰成“紅臀”,也可以預防上行泌尿道感染。髒衣褲及尿布、便盆、餐具、玩具及護理者的手都要予以消毒。
![]() |
小兒感冒 宜益氣補脾疏風散熱
因小兒髒腑嬌嫩,脾常不足,神氣怯弱,感冒之後,容易化熱,初起為寒象,可能第二天就轉為熱性表現,這一點也是和成人感冒不一樣的。究其病因,小兒稚陰稚陽,肌膚嬌嫩,髒氣未充,肺脾尚虛,衛外不固,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以 |
![]() |
小兒遺尿症:容易導致自卑心理
從醫學上來說,遺尿症是指排尿不能控制,俗稱尿床。多數小孩,在2歲半到3歲時,就能正常控制膀胱,不再尿床。女孩比男孩能更早獲得這種控制。但醫學上,5歲以後仍尿床的才能診斷為遺尿症。 遺尿的原因很多,目前還沒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