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腹瀉 >> 關於腹瀉 >> 小兒腹瀉的預防措施

小兒腹瀉的預防措施

  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50%。全世界每年死於腹瀉的兒童高達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見病、多發病。

小兒腹瀉的預防措施

  小兒腹瀉的預防

  注意飲食衛生: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提倡母乳喂養母乳是六個月以內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應大力提倡小嬰兒按需喂養。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按時添加輔食:小兒在添加輔助食物時必須注意從少到多,逐漸增加,使嬰兒有個適應過程;從稀到稠,先喝米湯,漸漸過渡到稀飯、軟飯;從細到粗,如加水果時,開始喂果汁,爾後吃果泥。五個月試加雞蛋黃、魚泥、嫩豆腐;七個月以後可添加富有營養、適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肉末、青菜、餅干等,逐漸為斷奶做些必要准備,但應避免在夏天斷奶。

  在逐漸添加食物時,最好先習慣一種食物後再加另一種食物,不要同時添加幾種如遇小兒生病應暫時不加另一種食物。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增強體質: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營養不良、佝偻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烘便應做消毒處理。

  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50%。全世界每年死於腹瀉的兒童高達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見病、多發病。

  小兒腹瀉的護理

  調整飲食:輕型腹瀉只需停止輔助食品、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脂肪類食物。繼續母乳喂養,可酌情減少哺乳次數和時間,可服“口服補液”,或者選用專門腹瀉奶粉代替母乳如雀巢的al110等,待寶寶腹瀉症狀減輕,則與母乳混合喂養,慢慢過渡到母乳。重型腹瀉則需暫時禁食6-12小時。禁食期間給予靜脈輸液,待腹瀉、嘔吐好轉後,再服“口服補液”,並逐步恢復母乳喂養。人工喂養嬰兒可先喂米湯,稀釋牛奶(一份牛奶加兩份水或米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待停止腹瀉後再恢復輔助食品,由一種到多種,先流質後半流質,再喂固體食物。

  糾正脫水:腹瀉時上吐下瀉,大便次數多,嚴重脫水時皮膚彈性減退(一般可查看寶寶肚皮處的皮膚),尿少或無尿。此時要立即補充市售“口服補液”,一包可沖500毫升水(不必煮沸),每次只能一匙一匙喂服,少量多次,這樣才能使胃內易於吸收,減少嘔吐和脫水,不要一下子全服下。嚴重脫水者要立即送醫院進行靜脈輸液。

小兒腹瀉的預防措施

  加強護理:注意嬰幼兒腹瀉腹部保暖,以免腹部受涼,腸蠕動加快,腹瀉加重。患兒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塗些甘油、護膚脂或爽身粉,並及時更換尿布,以免皮膚受糞便浸蝕和潮濕尿布磨擦而破潰成“紅臀”,也可以預防上行泌尿道感染。髒衣褲及尿布、便盆、餐具、玩具及護理者的手都要予以消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奶瓶要洗干淨可預防鵝口瘡

  夏天潮濕的天氣容

如何給寶寶添加魚肝油

為什麼嬰兒需要補充魚肝油呢  魚肝油的俗稱又叫維生素AD,維生素A是促進眼睛的發育,對保持夜間的視覺和上皮細胞的完好有重要作用,能夠避免因為維生素A缺少而導致的夜盲症、干眼症,以及反復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維生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