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更多消化系統疾病 >> 先天性膽道閉鎖的治療

先天性膽道閉鎖的治療

  (一)外科治療1959年以來,自Kasai施行肝門腸管吻合術應用於所謂"不可治型"病例,得到膽汁流出,從而獲得成功,更新了治療手段。據報告60天以前手術者,膽汁引流成功達80~90%,90天以後手術者降至20%。在2~3個月間手術成功者為40~50%,120天之後手術難有希望。

  手術要求有充分的顯露,作橫切口,切斷肝三角韌帶,仔細解剖肝門區,切除纖維三角要緊沿肝面而不損傷肝組織,兩側要求到達門靜脈分叉處。膽道重建的基本術式仍為單RouxY式空腸吻合術,亦可采用各種改良術式,各有特點,一般均作外瘘,以便觀察膽流。術後應用廣譜抗生素、去氫膽酸和強的松龍利膽,靜脈營養等支持療法。

  (二)術後的內科治療 第1年要注意營養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有足量的膽流,飲食處方含有中鏈甘油三酸脂,使脂肪吸收障礙減少到最低限度和利用最高的熱卡。需要補充脂溶性維生素A、E和K。為了改善骨質密度,每日給維生素D3,劑量0.2μg/kg, 常規給預防性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先鋒霉素、甲硝哒唑等。利膽劑有苯巴比妥3~5mg/kg/24h或消膽胺2~4g/24h。門脈高壓症在最初幾年無特殊處理,食管靜脈曲張也許在4~5歲時自行消退,出血時注射硬化劑。出現腹水則預後差,經限制鈉鹽和利尿劑等內科處理可望改善。

  膽道閉鎖不接受外科治療,僅1%生存至4歲。但接受手術也要作出很大的決心,對嬰兒和家庭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早期發育延遲,第1年要反復住院,以後尚有再次手術等復雜問題。

  接受手術無疑能延長生存,報告3年生存率為35~65%。長期生存的依據是:①生後10~12周之前手術;②肝門區有一大的膽管(>150μm);③術後3個月血膽紅素濃度<8.8mg/dl。近年Kasai報道22年間施行手術221例,至今尚有92例生存,79例黃疸消失,10歲以上有26例,最年長者29歲,長期生存者中,2/3病例無臨床問題,1/3病例有門脈高壓、肝功能障礙。

  多年來認為Kasai手術應用於膽道閉鎖可作為第一期處理步驟。待嬰兒發育生長之後,再施行肝移植,以達到永久治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2歲以下謹防肺炎球菌侵襲

冬去春來,氣溫變化劇烈,患上感冒的孩子又多了起來。專家指出,流感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感所引發的各類並發感染,如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肺炎球菌廣泛存在於健康成人和兒童的鼻咽腔中。雖然肺炎球菌在健康的情況下不會致

新生兒出血性疾病 症狀表現有哪些

出血與血管壁、血小板、凝血與抗凝血的因子和酶有關。過敏、嚴重感染、缺氧等因素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當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數量減少時也可以引起出血,血液凝固過程中各種凝血因子缺少以及抗凝血過程中各種酶的作用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