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更多消化系統疾病 >> 寶寶嘔吐未必腸胃問題

寶寶嘔吐未必腸胃問題

  嘔吐只是一種症狀,也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嘔吐發生的原因,百分之八十來自於胃腸問題,但寶寶若發生持續性的嘔吐,除了適時補充電解質、水分,及注意寶寶有無出現脫水症狀外,應盡快送醫診治,找出原因。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被強而有力的從口腔中排出。反覆而劇烈的嘔吐,可引起脫水、體內電解質失調、代謝性中毒及營養障礙。嘔吐是人體的一種反射動作,當延腦的嘔吐中樞接受到來自腸胃道、耳前庭、視覺、大腦皮質,或血液、腦脊髓液中一些物質刺激時,即可引起嘔吐。所以,嘔吐雖然是一種胃腸道症狀,但不見得是來自於胃腸道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常見症狀或先兆。

  不同年齡層嘔吐原因不同

  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雖然大部分屬於胃腸疾病,但喉嚨發炎、咳嗽後嘔吐、中耳炎、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泌尿道感染等也有可能會引起嘔吐。有些時候,嘔吐物會含有一些綠綠的膽汁,表示胃腸道有一段發生了阻塞,且發生的部位可能在十二指腸第二部分以後的位置。當然,含有膽汁的嘔吐物,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發生在劇烈嘔吐,而無腸胃道阻塞的情形。要判別造成寶寶嘔吐的原因,在不同年齡層需要考慮有不同的疾病。

  新生兒期

  在討論此時期寶寶嘔吐的原因前,我們必須先分辨與嘔吐症狀十分相似的“溢奶”。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被強而有力的噴出,而“溢奶”則是指食道或胃中的東西不自主的流出嘴巴外,尤其容易發生在打嗝、排氣,或是寶寶正在手舞足蹈的時候。大部分未滿周歲的正常嬰兒,都會有輕微的溢奶現象,這是因為生理性的食道下括約肌控制不好的原因,使得食物容易從胃逆流而上(胃食道逆流)。

  而這種現象大多數在寶寶開始添加副食品後(約五、六個月大時),症狀就會逐漸減輕,而在一歲或一歲半時完全消失。不過有些時候,因為喂奶方式的不適當,使得寶寶吞入大量的空氣,或寶寶肚子受到壓迫(例如換尿布、喂奶後抱的姿勢不正確),也是常造成嬰幼兒溢奶的原因之一。

  這種“胃食道逆流”情形,多數是以“溢奶”來表現,較嚴重者仍會出現吐奶的狀況,其症狀在出生幾天後開始出現,每次發生的時間較不固定,可能在喂奶中、喂奶後、睡醒一活動或在換尿布時,臨床上可能以溢奶、嘔吐、貧血、營養不良、體重增加不理想等表現,有時甚至會有吸入性肺炎、食道炎等並發症。

  對於“胃食道逆流”症狀較輕微的嬰兒,父母在喂奶後不要讓寶寶太快躺下,先維持直立或半直立的姿勢二十至三十分鐘再輕輕放下。趴睡或右側躺效果也不錯,但趴睡要小心“嬰兒猝死症”的問題,故不建議。至於少量多餐,牛奶中添加殼類制品或使用低溢奶配方奶粉也有幫忙。必要時可使用一些促進胃排空的止吐藥、制酸劑。

  統計上,百分之八十五的病兒在一歲半時會痊愈,百分之九十五到四歲時痊愈。通常年紀越大,症狀越輕微,所以容易吐奶的寶寶,若體重的增加正常,家長應可不必過於擔心。

  胃食道逆流為新生兒最常見非膽汁性嘔吐的病因,它的症狀可輕可重,輕者只是溢奶,重者吐奶並影響生長。對於症狀較嚴重的、突發的、或有其他不舒服的吐奶,最好請醫師診治,以鑒別其可能的病因(胃腸道畸形、胎便腸阻塞、先天性代謝異常等),如此才能對症下藥。

  嬰兒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燒傷急救處理

1、小兒皮膚嬌嫩且薄,附件少,創面一經感染很容易加深。但小兒生長能力旺盛,只要處理恰當,有效地防治感染,創面愈合速度比成人快。例如小兒深ⅱ度創面如無感染,一般2周內可基本愈合,在成人則需3周左右。  2、小兒體

新生兒容易感冒,家長如何護理?

新生兒容易感冒的原因:  一、孩子容易患感冒,首先與他們機體的生理、解剖特點,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  1、孩子的鼻腔狹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較干燥,對外界環境適應和抵抗能力較差,容易發生炎症。  2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