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更多消化系統疾病 >> 新生兒嘔吐 有7種可能

新生兒嘔吐 有7種可能

  嘔吐是新生兒常見症狀之一,可由多種因素造成。

  1、喂養不當:占新生兒嘔吐1/4,由於喂乳次數過頻、乳方多變、牛奶太涼等。

  2、咽下綜合征:占新生兒嘔吐1/6,分娩中吞入過多羊水,污染的羊水或產道中的血液和粘液刺激胃粘膜所致,表現為生後即吐,可為血性,開奶後加重,生後1-2天內將吞入液體吐淨後嘔吐消失,用1%碳酸鈉洗胃可治愈。

  3、贲門食管松馳:奶後平臥時即吐,半臥位或右側臥位即不吐,生後1-2個月可痊愈。

  4、幽門痙攣:生後1周內發病,嘔吐間歇性,胃型及胃蠕動波不常見,觸不到痙攣的幽門,阿托品治療有效。

  5、胎糞性便秘:生後不排胎便或排便量過少,有腹脹及嘔吐褐綠色物,有腸型及蠕動波。生理鹽水灌腸有效。

  6、胃扭轉:生後24小時以後可發生,鋇餐造影可確診,胃大彎位於小彎之上,有雙胃泡,雙液面。采用體位喂養或加米粉增稠奶糊喂養,生後3-4月可自愈。

  7、先天性巨結腸:腸壁神經節細胞減少或缺如,使遠端無神經節細胞的腸段呈痙攣,狹窄狀,形成功能性腸梗阻,常見部位為乙狀結腸及直腸,占90%以上,主要表現為生後不排胎便,或排出延遲,有低位腸梗阻症狀:如頻繁嘔吐、全腹脹、腸鳴音亢進。肛門指診可覺出直腸括約肌痙攣和直腸壺腹部的空虛感,並有一縮窄環。指診時可激發排便反射,或用鹽水灌腸也可排出大量糞便和氣體,腹脹及嘔吐可暫時緩解。診斷主要靠鋇灌腸,可見直腸、乙狀結腸遠端狹窄,近端擴張,24小時後再觀察,結腸內仍有較多殘留鋇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家長陪孩童留學,竟然成了累贅

近年來,留學低齡化帶來的種種問題,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媒體也都在呼吁:不能自立的孩子,最好不要出國留學!但因為種種原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還是不停地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國門去留學。  

在責怪你的孩子長不大?其實都是這些害的

有哪些做法會對寶寶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1.一手包辦  家長溺愛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做辛苦勞累的事情。所以無論孩子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遇到什麼問題,家長都會馬上站出來幫孩子解決。可是,這種一手包辦的做法卻會使孩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