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尿路感染治療
前的注意事項?
(一) 預防
寶尿路先天畸形發生率較高,加之生理上的特點,所以容易反復引起尿路感染,因此,預防寶貝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1、從孕早期就開始預防
孕媽咪在懷孕早期應注意預防感染、保持身心健康,讓胎兒的泌尿器官健康發育。如果在孕期出現羊水較少的現象時,應該警惕胎兒腎髒發育出現異常,及早做B超確定診斷,以采取適宜的處理方法。
2、寶寶出生後合理喂養
寶寶的腎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在1歲至1歲半時才能達到成人水平。3個月以內的寶寶,食物中最好不要加鹽:3個月以後可以吃稍稍帶一點點鹹味的食物,6個月以上逐漸增加一點點鹽,但每天不能超過1克,以免損害腎髒功能。
3、腹瀉時恰當進行補液
腹瀉是3歲以內寶寶的常見病,發病時容易身體脫水,需要積極進行補液。但補液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進行,既要避免身體脫水,又要避免補液過度引起水腫,對尿路造成不必要的損害,誘發尿路感染。
4、不明原因的發燒應及早去就醫
泌尿器官先天畸形如能早期診斷,及時手術矯治,可減少對寶貝生長發育的影響。因此,當寶寶反復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時,一定要警惕是否存在尿路先天畸形,及早去醫院做尿液常規檢查。
5、注意會陰護理以免尿路感染
寶寶的尿路容易感染,媽咪要做好護理,特別要注意會陰部的清潔。對於周歲的寶寶,除了要勤洗勤換尿褲、尿布,每次大小便後都要清洗寶寶的小屁屁外,還應注意清洗方法,即由前向後清洗外陰,然後再清洗肛門,女嬰更應注意這一點。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也應每天清洗外陰。提醒一點,給男孩清洗外陰時,一定要扒開陰莖包皮,把隱藏在裡面的污垢洗淨。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盡早穿封裆褲。
(二)預後
兒童尿路感染的預後則與成人單純性尿路感染的預後不同,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尿路感染引起的腎損害大多數發生在兒童期,且常在5歲以前,通常伴有解剖或功能上的異常,尤其是伴有膀胱輸尿管逆流。一些報道認為:兒童發生症狀性尿路感染,且伴有膀胱輸尿管逆流者,給予長療程低劑量抗菌療法,可以減少腎疤痕的形成。
小兒尿路感染西醫治療方法
1、正確清洗寶寶私處也是預防尿路感染的關鍵
男孩私處的清潔方法:
第1步:寶寶大便後首先要把肛門周圍擦干淨。先把柔軟的小毛巾用溫水沾濕,擦干淨肛門周圍的髒東西。
第2步:如果發現寶寶的陰莖被糞便污染,可以先用清水沖洗。如果仍然存有污物,可用手把陰莖扶直,輕輕擦拭根部和裡面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但不要太用力。可以把小毛巾疊成小方塊,然後用折疊的邊緣橫著擦拭。
第3步:陰囊表皮的皺褶裡也是很容易積聚污垢的,媽媽可以用手指輕輕地將皺褶展開後擦拭,等小雞雞完全晾干後再換上干淨、透氣的尿布。
包皮和龜頭清洗:寶寶3-5歲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為這時寶寶的包皮和龜頭還長在一起,過早地翻動柔嫩的包皮會傷害寶寶的生殖器。當看到包皮逐漸與龜頭分離時,可以隔幾天清洗一次,但要在寶寶情緒穩定的時候。清洗時,媽媽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陰莖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輕柔地向後推包皮,讓龜頭和冠狀溝完全露出來,再輕輕地用溫水清洗。洗後要注意把包皮回復原位。
女孩私處的清潔方法:
第1步:大便後用濕毛巾從前往後擦掉髒東西。也可以先用裝入溫水的噴霧器或茶壺從前往後沖洗,這樣髒東西就容易被洗掉。
第2步:待局部自然干燥後,或用吹風機將局部吹干,再換上新的干燥尿布。不要想盡辦法用濕毛巾等東西將小陰唇周圍的“髒東西”擦掉。特別是白色分泌物是一層非常好的保護膜。如果將這些保護膜擦去,特別容易造成局部黏膜污染,並不利於預防尿路感染。千萬不要每次小便後也要擦干淨。有些家長將毛巾疊成細長條,然後在小陰唇的溝裡滑動擦拭,這不是推薦的方法。
第3步:大腿根部的夾縫裡也很容易粘有污垢,媽媽可以用一只手將夾縫撥開,然後用另一只手輕輕擦拭,等小屁股完全晾干後再穿上尿布。
2、抗菌療法
應早期積極應用抗菌物,治療藥物選擇一般根據:
①感染部位:對腎盂腎炎應選擇血濃度高的藥物而下尿路感染則應選擇尿濃度高的藥物如呋喃類或磺胺;
②尿培養及藥物敏感結果;
③腎損害少的藥物急性初次感染,經以下藥物治療症狀多於2~3天內好轉菌尿消失如治療2~3天症狀仍不見好轉或菌尿持續存在,多表明細菌對該藥可能耐藥應及早調整,必要時可兩種藥物聯合應用。
抗菌療法的用藥
(1)、磺胺藥
因其對大多數大腸桿菌有較強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產生耐藥性,價格便宜常為初次感染首選藥物,常用制劑為磺胺甲基異惡唑(SME)多與增效劑甲氧苄氨嘧啶(TMP)聯合應用(即復方新諾明SMZco),其劑量為50mg/(kg·d)分2次服一般療程為1~2周,為防止在尿中形成結晶應多飲水腎功能不全時慎用。
(2)、吡哌酸(pipemidicacid,PPA)
對大腸桿菌引起的尿感,因其尿排出率高療效顯著適用於各種類型尿感。用量30~50mg/(kg·d)分3~4次口服副作用少可用輕度胃部不適幼兒慎用。
(3)、呋喃坦啶
抑菌范圍廣對大腸桿菌效果顯著不易產生耐藥性劑量為8~10mg/(kg·d)分3次口服易致胃腸反應農宜在飯後服用亦可配合TMP使用對頑固性感染需3~4個月連接治療時更宜選用呋喃坦啶。
(4)、氟哌酸
為喹諾酮類全合成廣譜抗菌藥物對革蘭陰性陽性菌增色有較強抗菌作用劑量5~10mg/(kg·d)分3~4次口服因其抗菌作用較強長期應用可導致菌群失調使用時應注意一般不用於幼兒。
(5)、氨基苄青霉素先鋒霉素
均為廣譜抗生素有較好抑菌作用常用於尿感的治療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雖有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腎霉性較大且對聽力也有不良影響使用時應慎重。
3、療程問題
急性感染時如所選用抗生素對細菌敏感,一般10天療程可使絕大多數病人感染得到控制。如不伴發熱者5天療程可能已足夠痊愈後。
應定期隨訪年或更長,因為多數再發是再感染所致。因此不主張對所有病人均采用長程療法具體建議如下:
①、對不經常再發者再發後按急性處理;
②、復發和再感染的治療:急性尿路感染經合理抗菌治療,多數於數天內症狀消失、治愈,但有50%的患兒可有復發,多在治療後1個月內出現。
常見的原因有: ①抗菌藥物選擇不當:包括未選用針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和僅選用了腎組織內濃度低的藥物,因而達不到有效的殺菌目的。
②出現了耐藥菌株:這在初次感染的病人很少見,如初次治療後72h症狀和菌尿未消失,應及時按藥敏結果更換抗生素。
③L-型細菌:占腎盂腎炎復發的20%,根據其僅能在腎髓質高滲條件下生存,可通過多飲水來降低腎髓質滲透壓破壞其生存環境,同時選用紅霉素和氯霉素等抑制蛋白質合成的藥物重新治療。
④尿路結石:尿路結石的存在可為細菌提供有效的庇護所,逃脫抗菌藥物的殺滅作用而得以幸存,常在治療中止後,成為復發的病因。
⑤病原菌:除大腸埃希桿菌外,變形桿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在1歲以上的男童,初次感染的致病菌也以變形桿菌為主,對這些病人應按藥敏選用抗生素,劑量要大,療程要長,至少在6周以上;如菌尿持續存在或經2次6周以上治療仍頻繁復發,則要選用長程低劑量抑菌療法,以每晚睡前一次頓服為宜,劑量為常規治療量的1/3~1/4,藥物可選用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阿莫西林、頭孢氨苄或呋喃妥因(呋喃坦啶)等,或兩種交替使用,以防產生耐藥菌株。應持續1年或更長時間。再感染多發生在初次治療後1個月以上,常見於女童,占再發性尿路感染的80%。再感染均為不同菌株或同一菌株不同血清型的大腸桿菌所引起,常合並有尿路梗阻和膀胱輸尿管反流等尿路畸形。再感染的病人,應首先采用10~14天的常規治療,如症狀和菌尿消失,繼之以小劑量抗生素預防重新感染,可供選擇的藥物有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呋喃妥因(呋喃坦啶)、阿莫西林或頭孢氨苄等,劑量為常規治療量的1/4~1/5。如10~14天的常規治療無效,應延長療程至6周,有效者繼續以小劑量抗生素預防,無效者或當時有效但隨後再感染頻發,宜選用長程低劑量抑菌療法,方法同上,療程至少1年以上,如確診有尿路畸形,則需用至畸形被矯正或膀胱輸尿管反流自行中止後1年為止。
4、積極治療尿路結構異常
小兒尿路感染約半數可伴有各種誘因,特別在慢性或反復再發的尿感,多同時伴有尿路結構異常,必須積極查找盡早治療防止腎實質損害。
![]() |
協助寶寶消除“夏季”便秘
進入夏季後天氣炎熱,動不動就躥到了三十攝氏度。這麼熱的天氣,拉不出便便可真是要命,這不,最近被便秘煩惱困擾的寶寶還確實不少。小寶寶一排便便就滿頭大汗,臉蛋憋得通紅通紅的,大人只好在旁邊看著干著急,恨不得自己替寶 |
![]() |
別讓秋季咳嗽“糾纏”寶寶
處在發育階段的小孩肌膚柔弱,抵抗外邪的能力較差,又不懂得照顧自己以適應外界氣溫的變化,因此容易被風寒、風熱、風燥所侵襲,引起外感咳嗽。同時,他們胃腸薄弱,易被生冷食品和油膩、煎炸的食物所傷,導致消化功能失調,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