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哮喘是有嚴格的診斷標准的。在1993年全國兒童哮喘防治協作組就制定出了兒童哮喘診斷標准。 (1)嬰幼兒哮喘診斷標准(計分法) 凡年齡<3歲,喘息反復發作者計分原則:①喘息發作>3次(3分)
在小兒眾多疾病當中,哮喘應該是最讓家長們揪心的了。一則,小兒哮喘發作頻繁,不易控制,治療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二則,若病情控制不佳,將會給孩子留下難以逆轉的損傷,嚴重的哮喘更會危及生命。 要防治小兒哮喘
哮喘,醫學上稱之為哮喘性支氣管炎,是小兒時期較常見的疾病。據國內部分地區調查,在小兒中患病率為0.5%-2%。哮喘可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但是大多數患者開始發病年齡在5歲之前,小兒患者中3歲以前發病的占50%。
臨床醫學統計資料表明,在哮喘患者中,60%以上在12歲之前發病,所以哮喘患者中多數是兒童,而80%以上又在深秋時節發病或復發,故醫學專家們稱之為小兒“秋喘症”。 醫學研究認為,秋喘症關鍵在預防。深秋時節,
支氣管哮喘 屬於反復性發作的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是幼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病,多發於冬春季節,氣候變化或精神激動常能誘發此病。一般支氣管哮喘常有家族史或個人過敏史,嬰幼兒濕疹,變態反應性鼻炎、病毒、細菌或支
危險人群 目前認為具有以下特點的人可能是將來發生哮喘的人群。(1)父母患有支氣管哮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2)嬰幼兒時期反復發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3)兒童時期即出現對多種常見過敏原過敏。(4)氣道反應性水
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上升趨勢,發達國家兒童哮喘的患病率高達10%以上。2000年我國兒童哮喘的平均患病率為1.97%,比1990年上升了64.8%。由於哮喘常反復發作,
哮喘是兒童常見多發病。據調查全世界約有1.5億患哮喘的兒童。隨著西式快餐紛紛進入我國,尤其是漢堡包和油炸雞大腿是兒童喜愛追求的一道美味佳品。最近英國和沙特阿拉伯科學家對兒童飲食習慣和哮喘進行了研究和發現:常吃
波仔總是在冬季出現咳喘反復發作,不能正常上學,多方求治,有診斷氣管炎的,有診斷為支氣管炎的,又有的診斷為毛細支氣管炎,費了不少時,花了不少錢,療效均不甚理想。小波來診時表現為反復發作性咳嗽、喘鳴和呼吸困難,經
秋冬季是過敏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在北京地區由於空氣污染、風沙、人口密集,導致接觸過敏原的機會增多,使得過敏性哮喘逐年增加。過敏性哮喘是兒童過敏疾病之中困擾最多也最嚴重的一種,發病年齡80%在5歲以前,且有逐漸提
抗生素是最常用到的抗菌藥物。大家都知道抗生素不能濫用,但小孩一旦得病,父母最關心的是如何能最快藥到病除,就忽略了用藥常識和醫生的忠告。 在最新一期美國《兒科學雜志》上,瑞典研究人員發表研究成果表明:使用過
兩者多同時發生,所以一般都合並敘述。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寒冷季節氣候急劇變化時為甚。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一種常見的、發作性的、肺部過敏性疾病,多在過敏體質基礎上吸入過敏原微粒或呼吸道反復感染後引起。中醫學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最為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處理不當可發展成為成年哮喘,還可能發展成為肺氣腫和肺心病。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使孩子免於疾病的傷害呢? 當兒童罹患支氣管哮喘時,一要有效控制與減輕發作,二要
兒童哮喘是兒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統計表明,近年來發病率已成倍增加,我國兒科哮喘協作組在1988~1990年抽樣調查結果顯示:0~14歲兒童哮喘患病率為0.11%~2.03%;但到2000年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再
兒童哮喘誘發原因較多,常見的有病毒感染,吸入花粉、塵埃、化學物質等,發病年齡多為2~3歲。發作症狀與成人無大區別,若突發哮喘較為嚴重,應及時救治,以免造成呼吸衰竭重症。在緩解期治療的同時,輔以飲食療法,則能減
呼吸道感染與哮喘發作密切相關 哮喘病是當今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改變及空氣污染等原因,哮喘的發病率呈全球上升趨勢,尤其是兒童的患病率上升更加明顯。 在我國,兒童哮喘病
孩子因患有哮喘最近住院一段時間,出院時醫生說了一些注意事項,還特地給孩子補充點維生素A,究竟為什麼要補維生素A呢?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常見病,發病多與遺傳、感染、環境因素有關,也涉及機體免疫功能問題。國內最
小兒哮喘的內因主要是: 1、痰邪內伏。伏痰產生於津液,津液來源於水谷,依賴脾氣的運化,以養肺髒,若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積濕蒸痰,上貯於肺。腎虛精損也能使水濕蘊積成痰。 構成孩子哮喘病的內外因 2、
過敏性鼻炎在早期不及時治療,將使今後患哮喘的風險增加三倍,尤其是對兒童。一項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在哮喘兒童中,大約有90%的孩子同時伴有過敏性鼻炎。為此,著名呼吸科專家鐘南山教授提醒家長,孩子今後患支氣管炎、哮
根據WHO對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目前全球有3億人患有哮喘,至2025年,全世界哮喘患者將會再增加1億人。面對龐大的哮喘患者數字,人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成人哮喘的診斷與治療上,對嬰幼兒期的哮喘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