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孩子感冒的多發季節。在此,幼兒園保健醫師提醒父母:孩子患感冒之後,父母在精心看護時,要注意細心觀察孩子是否因感冒而繼發了“兩炎”,即急性喉炎和急性中耳炎。 ·發急性喉炎 孩子感冒後,最易發急性喉炎
小兒感冒是小兒常見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春冬兩季為多。因為小孩的身體發育和身體素質較成年人弱,因此小兒感冒用藥藥特別慎重。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兩種病症。前者是由多種病毒和細菌引起的。主要表
小兒感冒是兒科常見病,主要指喉部以上的原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秋冬或冬春氣候變換時多見,90%以上為病毒引起,少數為細菌感染。以下幾個食療方,可供父母參考。 嬰幼兒寶寶感冒的食療方 小兒感冒是兒
媽媽的謬誤一:寶寶發高燒、呼吸道感染了,必須用抗生素。專家糾誤:普通感冒中在三、五天後繼發細菌感染的約占40%,沒有引起細菌並發症的普通感冒,有5-7天的自限性,即經過5-7天的發病過程,自己會痊愈。建議:如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冬春兩季為高發期,小兒又是感冒的高發人群。感冒的特點是用藥與否都將走完7~10天的病程,用藥僅能緩解症狀。因而生活中有不少人,一發現自己或孩子有感冒症狀,便認為小病,不去醫院,等病自愈
2006年以來,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土耳其、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針對小兒感冒藥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提出了一些用藥建議、規定和警示。 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管理中心(MHRA)宣布,“針對69
小兒感冒咳嗽是最常見的病症,需要醫生幫助解決。但家長在家裡應該注意的,則更重要。 首先,在流感流行季節,孩子發燒、咳嗽,一般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醫生診治後,按醫生的指導在家服藥、護理。不要因為孩子發燒不退而
炎炎夏季,突如其來的夏季感冒讓不少寶寶在大熱天裡頻頻中招。感冒多是受涼後引起,為什麼夏天天越熱時越容易感冒呢?本該在冬春季節肆虐的感冒,為何近年來在夏天常見,這種“反季節感冒”與冬春感冒有何不同?雖然很多家長
寶寶感冒了,喝碗姜湯就好了麼? 中醫認為寶寶生理有以下特點,為感冒“埋下了伏筆”。 1、小兒冷暖不能夠自調,肌膚薄,潘離蔬,衛外不固,容易為外邪所侵襲而發病。 2、小兒體屬純陽,陽常有余,陰卻常不足
由於小兒體質的問題,中醫認為:1、小兒冷暖不能夠自調,肌膚薄,潘離蔬,衛外不固,容易為外邪所侵襲而發病。2、小兒體屬純陽,陽常有余,陰卻常不足,感邪之後,傳變迅速,六氣之邪,皆從火化,迅速進入表裡,表現表裡同
感冒發熱,輸液輸出“輸液反應” 4月的一天,張科長的兩歲兒子鵬鵬感冒了,晚上發起了高燒。由於他家離醫院較遠,而且上次鵬鵬感冒發燒時打了點滴後很快就好轉了,加之張夫人學過急救,夫婦倆覺得這次依樣畫葫蘆就行
小兒感冒簡述:媽媽對感冒的認知誤區 媽媽的謬誤一:寶寶發高燒、呼吸道感染了,必須用抗生素。專家糾誤:普通感冒中在三、五天後繼發細菌感染的約占40%,沒有引起細菌並發症的普通感冒,有5-7天的自限性,即經
遇到孩子得病,特別是感冒、發燒後,很多家長期望通過靜脈輸液能夠早些治愈孩子的疾病。那麼靜脈輸液真的能縮短感冒、發燒的過程嗎?靜脈輸液到底能夠解決怎樣的問題? 輸液本身存在弊端 不是所有感冒發燒都要輸液
寶寶愛得感冒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容易得病。還有就是,你的寶寶每次只能對一種病毒產生免疫,而可能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多達200種以上。只要想想你一生中得過多少次感冒,你就會明白了。
確切地說,中醫上將感冒分為三種:除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外,還有暑熱感冒。 風寒感冒,多發生在寒冷季節,比如冬季、深秋和初春,是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風寒感冒的症狀表現為發熱輕、惡寒重、無汗、頭痛身痛、鼻流清涕
孩子容易患感冒,首先與他們機休的生理、解剖特點,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有關。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種;占10%~20%的感冒是由細菌所引起的。1歲以內的嬰兒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
寶寶愛得感冒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容易得病。還有就是,你的寶寶每次只能對一種病毒產生免疫,而可能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多達200種以上。只要想想你一生中得過多少次感冒,你就會明白了。
許多父母對有關孩子的健康知識所知不多,比如有時發現孩子感冒了,覺得是小事,過個十天半個月就會自愈。專家提醒,如果只是感冒倒無大礙,怕就怕因感冒引發其他疾病。 頸椎脫位 人體的頭顱與頸部相連,頸部的主干是由
與成人不同,孩子的皮膚比較薄嫩,皮下脂肪少,肌肉也不發達,而皮下的毛細血管卻非常豐富,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循環調節中樞都尚未發育完善,對體溫的調節功能比較差,不能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迅速發生相應的變化。 社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冬春兩季為高發期,小兒又是感冒的高發人群。感冒的特點是用藥與否都將走完7~10天的病程,用藥僅能緩解症狀。因而生活中有不少人,一發現自己或孩子有感冒症狀,便認為小病,不去醫院,等病自愈